每天上下班,到巷子里吃一个楼婆婆刚刚出炉的菜干饼,这些年已经成为在浦江福泰隆附近上班人的习惯。可从这个月初,被公认浦江菜干饼做得最好吃的楼婆婆突然消失了。在众多忠实吃客等待她重新出现时,一条微博打消了所有人的念头,才知道楼婆婆的菜干饼已成为小巷里的美好回忆。记者董齐
前天,浦江新闻趣事转发了一条微博,成为关注焦点,简单的百来字,勾起了众多网友的回忆。
最好吃的菜干饼没有了
“因为公公去世了,婆婆在悲痛之余让我跟吃了我们家二十多年菜干饼的小伙伴们说声抱歉,以后她不再做饼了。只因为不摆摊的这几天还有很多不知情的吃客会找去福泰隆后面,婆婆怕大家浪费时间跑空,所以想借贵平台向大家做个声明。”
摆摊的爷们:我女朋友最喜欢那家的菜干饼,也祝老人家一路走好。
薛又沐风:怀念,以前在福泰隆上班,总是去买两个婆婆的菜干饼当晚饭。
仙华山居:好吧,我跟我老婆再也吃不到了,每次回浦江,老婆都要带我去吃。
Rosa晓123:老婆婆和公公都是超级好人,好可惜,再也吃不到那个味道了……公公一路走好。
Daisy-Mist:以前高中吃过的那家,再也没有吃过更好吃的了。
“在浦江没有吃过比婆婆家更好吃的菜干饼了,突然没有了,还真的有些伤感,不过没想到,婆婆还挂念着我们。”看到微博的当天,吃了楼婆婆5年菜干饼的小朱和同事难过了一把。
楼婆婆小摊在福泰隆后面的巷子里,小朱单位离小摊300多米远,第一次吃到楼婆婆做的菜干饼,就再也没有吃过其他人做的,每周她都要和同事过去排队买几块,解解馋。
在小朱眼里,楼婆婆不仅做的饼好吃,人也亲切,去她那买东西,不是顾客和卖家的关系,而是让人有亲人的感觉。
“婆婆爱笑,说话声音也不大,看见你衣服穿少时还会嘱咐多穿点,让出位置,让你取暖。”让小朱印象深刻的是楼婆婆勤快,一年356天几乎天天都会出摊,多数都是一个人,偶尔公公也会来帮忙。
12月初,突然发现楼婆婆的菜干饼摊不在了,小朱还有点意外,这5年来她还是第一次遇到,之后她又连续过去了几天,依然不见婆婆,她感觉出事了。
老伴从四楼摔了下去
小朱的预感没有错,12月8日早上7点,楼婆婆的老伴去在建新房四楼拿桶时,脚底一滑,直接摔到一层,当场抢救无效死亡,也是从那天开始,不缺勤的菜干饼摊终止了连续出勤的记录。
处理完老伴的后事,楼婆婆本来准备继续做菜干饼,可没了老伴的帮忙,她一个人感觉有些力不从心,最终在家人的劝说下放弃了。虽然放弃了,可没事时还是去原来的摊位上转转,经常会碰到一些专门来吃饼的吃客。
“朋友也经常问我,婆婆什么时候继续做饼,他们去了几次都扑了个空,我也把这事和婆婆说了,婆婆觉得老是让吃客跑空,很不好意思,最终让我写了这么一条微博。”让楼婆婆儿媳杨敏意外的是,关注她婆婆的人要比想象中的多。
这两天,杨敏把网友的留言一条条念给不认字的婆婆听,听到网友的话,楼婆婆嘀咕着,“那么多老客户,以后去哪里吃菜干饼?”她执意要去再做一段时间,在儿媳儿子的再三劝说下,才肯放弃。
“婆婆辛苦一辈子了,之前一直补贴我们,现在该我们给她养老了,不想再看她累下去。”怕婆婆在家一个人冷清,杨敏让婆婆和他们一起住在电脑店,她觉得虽然挤,可再挤也是一家人,总比一个人好。
最多每天能卖800张饼
昨天下午四点多,在杨敏的电脑店里,我见到楼婆婆,一说起菜干饼,57岁的她立即精神起来,因为不会说普通话,杨敏在身边给我充当翻译。
楼婆婆跟我说,到今年的12月份,她和老伴整整做了23年的菜干饼。
23年前,楼婆婆和老伴原本做卖袜子的小本生意,因为不识字,又不赚钱,最终老伴想出卖菜干饼的法子,两个人在家里鼓捣了很久,直到烤出自己满意的菜干饼,才上街开卖,一卖就卖到现在。
“我在外面做饼,老伴在家切菜、拌料,忙的时候过来帮帮我,两个人也没觉得累。”每天凌晨4点,两口子就要起床准备材料,六七点,楼婆婆准时出摊,直到晚上12点才回家休息。虽然辛苦,可挣的钱比做袜子好得多。
楼婆婆还不断研究新的做法,别人还是纯梅干菜时,他们家已经使用韭菜、白菜、萝卜丝、南瓜丝等作料,菜干饼的价格也从当初的每个3角慢慢涨到2元。
从新华侨、中医院到南桥,再到最后的福泰隆,虽然楼婆婆两口子换了很多地方,客人却越来越多,很多人吃了之后,就成为他们家忠实的食客,一些人即使移居到杭州、上海后,回到浦江还要到楼婆婆的摊位上买上几张热腾腾的菜干饼。
这些年在楼婆婆的摊点,排队已经习以为常,高峰时,要排20多个人,每天能卖出去800多张饼。
“有个吃客从上高中吃我的饼,如今,不只是他吃我的饼,还带着儿子来吃。”楼婆婆说。
儿媳是楼婆婆的忠实食客
其实,儿媳妇杨敏也是楼婆婆的忠实食客。
11年前,在福泰隆打工的杨敏,每天早上和中午都要去楼婆婆家买菜干饼吃,那个时候,她还不知道自己的同事就是楼婆婆的女儿。
有一次路过新华桥时,杨敏指着楼婆婆的摊位,说这是浦江最好吃的饼,今天她请客。看见同事哈哈大笑,询问后才知道楼婆婆就是同事的母亲,而她没有想到的是,6年后,同事变成小姑,做菜干饼的楼婆婆成为自己的婆婆。
23年的坚持,菜干饼也彻底改变了楼婆婆一家的生活,儿子没钱开店,她出了5万元,买车又帮着凑了3万元,为了让一家人住上好房子,又花了近30万元,把老家的瓦房拆了重建成三层半的小洋楼。
可谁也想不到,还有3个多月就可以住进新房,老伴却出了意外,他们的烤饼生涯也就此终结。
“儿子儿媳妇挺孝顺的,饼不做也罢,好好在家里把孙子带好,也算是贡献了,对于那些关心我的人,你们替我说声谢谢,谢谢这么多年对我的关照。”楼婆婆说,虽然不再做饼了,但烤饼的炉灶她打算留下来当纪念,等以后孙子长大了,再烤饼给孙子吃,也讲讲老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