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08日讯 (钱江晚报见习记者 沈超)在金华芙峰街上,有一座近百年历史的功德碑,上面记载了修路的往事,那些曾经为修路做出过贡献的老字号,都被刻在碑上。日晒雨淋,石碑上的字迹越来越模糊,然而石碑后的那段历史,却值得珍藏。
一座93岁的功德碑
芙峰街是一条南北走向的道路,这几日正在进行雨污分流改造,路不太好走。下穿过环城北路立交桥,在芙峰街360号附近,记者见到了这块功德碑。
碑上“芙峰大路”四个大字格外醒目,下右侧刻着立碑缘起:“今为芙峰山下大路修筑竣工乐助芳名捐款勒于碑,石永不朽矣……”左边则刻着“中华民国拾贰年立碑记”字样。
仔细算来,这块石碑立于1923年,距今已有93年历史。而碑上的名字,都是当时修筑“芙峰大路”时,慷慨出资的市民和商铺。
如今的芙峰街,南起丰亭东路,北至尖峰山脚,全长约3.5公里。由于已经有八一街这条南北主干道,芙峰街并不受人关注。很少有人知道,这处“羊肠小道”,曾经还有“芙峰大路”的霸气,也是进城的必经之路。
对于旁人来说,石碑也许就是石碑,而对于周边的居民来说,这是一段不愿抹去的记忆。
“从小我就在这长大,这块碑上的字,当年很清晰。”67岁老人王守坤住在附近,他曾经数过,碑文一行刻了23个出资人,一共约11行,当时约有200多人出资修路,多的80块大洋,少的也有5块大洋。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碑文已模糊。
像王守坤这样的老人,可惜之余,也想着要把石碑保护起来。2011年,芙峰街360号的户主王先生新建房屋,为了保护石碑,他特地拿旧衣服把石碑盖起来。
尽管街坊有意识地保护石碑,但总也挡不住日晒雨淋的腐蚀,石碑下半部分的字几乎无法看清,甚至还有牛皮癣广告贴在上面。
一段商贾出资修路的往事
对于芙峰街的风光,王守坤记得很清楚。当年的芙峰街,中间铺着石板,两旁铺满鹅卵石,这算是很考究的布局。
我们查阅相关资料,尝试还原那段历史:
老街坊介绍,这座功德碑附近,有两棵百年树龄的樟树和一座将军庙。早年的“芙峰大路”很可能往尖峰山而去,与霞客古道相连。
这样一条要道要修造,自然引得城里众多商贾慷慨出资。碑文记载:“郑庆泰助洋捌拾圆、绿野堂助洋肆拾圆、厚载轩助洋肆拾圆、祝裕隆助洋肆拾圆……”
郑庆泰和祝裕隆,均是金华西市街上鼎鼎有名的大商号,前者经营纸张,后者主营布业。
祝裕隆泰记绸布店,开业于清光绪六年,由兰溪商人祝湘岩开创,经营各色绸缎布匹,职工七八十人。
布店不是敞开式一排的店面,由石库门面进入,内设天井式大厅、玻璃天窗,大厅内摆设八张精制的红木方桌,玻璃台面内放各式绫罗绸缎。四周橱窗陈列各式棉布,旧时达官贵人常光顾。
在那时,这是金华城区最大的绸布商店,而地址就在金华第一百货旧址。
街坊们的很多说法已经无法考证,如今能说上这座功德碑甚至芙峰街历史的人,也屈指可数,然而石碑上这些曾经慷慨出资的商贾,仍被大家惦记。
专家说法
石碑有历史价值
最好由文保部门保管研究
这样一块功德碑,就任由它风化毁坏吗?
随后,记者来到功德碑所在的新狮街道五一社区。社区党支部书记俞友谊介绍,这块石碑他们已经关注多时,由于没有被认定为文物,社区能做的只是保护它不再遭受更多破坏。
俞友谊说,随着街坊邻居保护意识增强,社区也希望有专业部门来对石碑进行全面查勘,以便进行进一步保护。
对此,金华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副所长蒋金治表示,以前功德碑在亭台楼阁桥边挺常见,但随着时代变迁,这类刻有历史烙印的碑越来稀少,因而显得珍贵,“今年市区二七新村改造,文保部门也曾发现一块民国时期的墓志铭。”
类似的功德碑和墓志铭虽然不一定是文物,但对研究当时的地域、历史、文化有一定价值。比如80块大洋是什么概念?虽无法以现在的钱来比对,但可以估算:当时3块大洋可以买一石大米,这在当时来说相当了不起。
功德碑最好的归宿在哪里?蒋金治表示,应该由文保部门收集、保护、研究。下一步,他们会到现场实地查看,并给出针对性的保护建议。
这块功德碑的未来如何,本报还将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