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的金华金义都市新区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资料图片)
浙江在线05月11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吕艺真)跟省内其他城市相比,金华的地下管廊起步早,而且极富特色。
金华金义都市新区在建的地下综合管廊工程,除了有助于杜绝“马路拉链”的现象,还在仅仅增加造价0.63%的情况下,创造性地建成了兼顾人防需要的地下综合管廊。也就是说,在和平年代,这一地下工程是城市的“生命线”;而遇到战争或灾难时,它是迅速疏散地面人群的“救命线”。
创举开全国之先河,让人耳目一新。目前管廊一期建设已近尾声,预计今年8月前投入使用。
“金华经验”走在前列
地下管线普查结果显示,在金华城市地下,敷设的地下管线有八大类,涉及23个权属单位。相关部门运用先进的数字化管线雷达设备,完成了7398公里的地下管线探测。如此长的地下管线,不同权属单位各自为政,你建你的,我挖我的,又如何能避免管线相互“打架”、道路反复开挖。
很显然,地下管廊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对于综合管廊,国家政策层面频频释放利好导向,金华则先行先试,勇于创新,走在前列。
2013年9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新建道路、城市新区和各类园区地下管网应按照综合管廊模式进行开发建设。同年10月,金义都市新区综合管廊项目正式开工,提出要坚持最先进的市政配套建设理念,打造综合管廊的“百年工程”。
作为浙江省在建规模最大的综合管廊项目,金义都市新区综合管廊工程规划总长约12公里。其中一期约5.82公里,总造价约3.8亿元(其中管廊造价约2.3亿元,道路等造价1.5亿元),位于法华街、宏业路一带地下约6.5米深的地方,标准断面宽6.15米,高4米。分成两个并列通道,都有3.4米高,右通道宽2.8米,左通道宽2.55米。两通道内部,都有1.5米宽的检修车通道。
通道很宽敞,即使是稍窄的左仓,在里面骑电动车都没问题。由于内部各类管线尚未铺设,目前通道内还是空荡荡的。工程师颜晓可指着墙壁说,以后两侧会有固定电缆架,强电供电、弱电通信自上而下分布,而给水、中水管道会分列在顶部与底部。
因前段时间刚下过雨,管廊内有些存水,都集中在每隔约200米的集水井里。颜晓可介绍说,管道壁产生的冷却水、水管道发生渗漏,这些水都能自动流进集水坑,不会影响管线安全。集水井上还有管道,有全自动的排水装备,可通过抽水泵将水抽出。
通道底部每隔10米左右有预留的线缆口,未来将会安装照明、通风、消防及监控等设备。“管廊将实现智能全自控管理,温度、湿度及时监控,出现问题能一目了然,及时调控。万一发生火灾,也有气溶胶自动灭火装置进行处理。”工程师颜晓可说。
有一个管廊控制中心控制这些智能设备。届时管廊实时监控画面将出现在中心的电脑屏幕上。
从实践来看,金义都市新区综合管廊首期造价仅约2.3亿元,折合每公里4000万元左右,比专家预计的每公里廊体投资8000万元节省了一半。
城市地下管线分布繁杂,以往在维修迁改过程中,常常要对道路反复“开膛破肚”,给市民造成极大不便。此外,大型施工机器挖开路面施工,一铲下去就可能挖断电缆、光缆,路边施工挖个槽可能导致燃气泄漏。比如今年1月19日傍晚,金华市市区江北通园路上,道路优化改造施工挖破煤气管道,不少居民晚饭只烧了一半, 600多名学生被迫紧急转移,而这已是该项目施工半年以来第3次挖破管道。
“一次投资,永续利用;一次入廊,按需添加;一次动土,不复开挖。”金华市民防局副局长胡银生说。金义都市新区综合管廊实现了“一廊多用”和投资效益最大化,可以确保新区核心区地面和道路50年内不因管线增设和更新而开挖,管廊使用寿命长达100年。
作为金华综合管廊建设先行区,金义都市新区的一期工程已经接近尾声,将继续实施综合管廊二期工程。而多湖中央商务区则在去年11月开工了丹溪路东延二期工程,成为金华市区核心区首次采用主干道与地下综合管廊同步建设的项目。婺城区结合旧城改造,已规划二七区块主干道解放西路(婺州街至回溪街段)1公里综合管廊项目。金东区计划结合环城南路东延,在环城东路至二环东路段新建2.4公里综合管廊。金华开发区已初步确定了两条,一条沿双龙南街(二环南路至湖海塘段),一条在东阳街(二环南路至330国道段)。
兼顾人防功能创新
金华金义都市新区综合管廊工程,是全国首个兼顾人防需要的试点示范案例。
在普通综合管廊的基础上,金华金义都市新区综合管廊工程,增加了4个人防通道,直接与管网较少的左仓相连,必要时也可进入右仓。这些通道与周边已有的人防工程相连,具备1000人次/时的应急避险和安全疏散能力。
这些通道与周边人防工程相连接,非常状态下可发挥防空袭、减少人民财产损失的作用。通俗地说,在和平年代,这一地下工程可以拿来预埋管线、满足日常需要;战争时期,可以用来给市民当防空洞和避难所,一举两得。
而增加人防功能的成本很小。金义都市新区综合管廊工程,仅增加造价0.63%。综合管廊兼顾人防需要后,将全面提升城市生命线平时防灾、战时防空的抗毁能力,而且在面临战争和地震时,可快速转换为“应急人员疏散通道”,具有重大应用价值。
这次创新举动,得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领衔的专家组的肯定。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浙江省城市综合管廊兼顾人防需要设计导则》初稿。据悉,该导则今年将完善定稿,并有望向全国推广。
工业化生产的探索
除了兼顾人防,金华还积极推动综合管廊工业化生产。
“坦白说,我们目前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投资大,效益回报周期长,造成运营难度比较高。所以我们想法设法做经济型的综合管廊,控制建廊成本,降低入廊门槛,这将对后续推广运营使用综合管廊很有利。”金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地下空间开发与管线建设管理处处长孙文轩告诉记者。
由金华市建设局副局长季文秉牵头,成立了“综合管廊PCCP课题组”,在预制装配式柔性接口综合管廊的研发方面进行了探索。
预制装配式管廊,实现了工厂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采用提前预制,提高生产效率,可缩短工期40%以上。尤其在市区繁华地段施工,能减少交通堵塞,避免施工扰民。
同时,金华的综合管廊也在尝试采用新的紧凑型断面,减低生产成本,提高建廊速度。
“综合管廊采用预制装配式生产,节能增效,绿色环保,具有开发应用的优势和前景。”孙文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