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传媒记者陈小波 朱小兵 项瑶莹
台上,摇滚、民歌,音浪滚滚;台下,观众挥舞荧光棒,齐声合唱……这一幕,是天台塔后乡村音乐节的一个画面。
举办塔后乡村音乐节,是“大塔后片区”的一件大事。各村相互配合,共同办好这一活动。“音乐节来的人很多,除了本村,我们还安排部分游客到周边村子住宿,甚至安排到天台城区的一些酒店和宾馆。”塔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孝形说。
塔后村带来的“流量”,成为片区共享的“留量”。同样,片区汇聚的“能量”,也赋予了塔后村新的“流量”。如今的“大塔后片区”,各村通过“流量”相互赋能,通过产业相互增值,形成了“1+1>2”的聚变效应。
组团发展:走出了五条共富路
2019年,全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现场会在天台召开。天台“片区组团”经验得到省委充分肯定,被写入《中共浙江省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高水平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的决定》等文件。2025年,这个经验还被写入省委一号文件。台州总结当地经验,形成地方性法规《台州市促进乡村片区组团发展规定》,前不久经省人大常委会会议批准。
“这一全国首部关于促进乡村片区组团发展的地方性法规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法治大礼’。”中国人民大学农业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钟真教授说,这对全国乡村振兴都有着积极的借鉴和引领价值。
“天台的实践,为《规定》的制定提供了宝贵的现实样本。‘大塔后片区’在资源整合、产业协同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为《规定》的制定提供了实践依据。”台州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法制工委主任於艳华说,《规定》的出台将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其他乡村片区的发展,推动全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开展研学活动,去余杭讲课,与到村参观的奉化、嘉善等地的乡村负责人进行交流,谋划片区新项目……自3月以来,陈孝形的行程几乎每天都安排得满满的,有时晚上10点后还在忙碌。
“这几天我还参与了三新村油菜花节的宣传推广工作。”陈孝形介绍,现在,他们正在实践五条共富路径:民宿集聚促民富,康养产业助村增收,党建联建推动片区抱团,共享平台实现跨区域联动,发展数字乡村实现数字化治理与共富。
走进塔后书院一楼展厅,片区规划一目了然。
“塔后村是核心,定位民宿集群与‘大健康’养生。”陈孝形指着规划图介绍,“栖霞村是片区与城区连接点,打造交通和农副产品集散地;三新、麻车洋、百步洋这三个村有大片农田,打造生态观光农业与湿地公园;九峰村集聚天台小吃,培育餐饮新业态;仙都村靠近大瀑布景区,建设综合性旅游村落;桐柏村发展道养文化、高山茶叶与红色旅游。”
随着影响力扩大,“大塔后片区”今年还吸纳了国赤社区作为新成员,目标是弘扬禅养文化。目前,“大塔后片区”地域面积28.01平方公里,人口达1.68万人。
例会制度:让大家拧成一股绳
桐柏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蒋明霞点开微信上的“栖霞工作片工作群”,“各村负责人带头,栖霞会越来越好”“纪律要严明,这样兄弟姐妹们才能持久”等对话跃入眼中。
蒋明霞介绍,之前“大塔后片区”还叫“栖霞工作片”时,8个村的村党支部书记就建了微信群,大家互通有无、相互帮助。
赤城街道在“大塔后片区”成立工作专班,建立片区党组织书记“一季一轮值”召集制度,积极探索协同高效的片区治理模式。“这种以党建联建为纽带形成的‘片区组团发展’模式,正逐渐成为‘大塔后片区’发展的强大动力,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赤城街道党工委书记陈高说。
“我们的片区月度例会作为党建联建的具体机制,自2018年坚持至今,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是各村交流工作、解决问题的平台。通过例会,我们打破了各村之间的壁垒,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赤城街道干部王敏慧介绍,在产业发展上,各村可以相互借鉴成功经验,避免走弯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能统筹规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塔后书院一楼专门设了一个面积约50平方米的片区议事厅,片区月度例会经常在这里召开。在今年1月17日召开的例会上,各村达成共识:沿三茅溪、百丈溪打造景观带形成环路,缓解节假日交通拥堵情况,带动周边业态发展。
王敏慧说:“例会不固定时间,基本每月一次,议题不限。不少村的发展思路在交流中产生,像桐柏村高山茶叶、三新村油菜花种植等‘金点子’,就是在会上聊出来的。”
去年,“大塔后片区”8个村联动举办村艺大赛,深受村民欢迎。王敏慧说:“我们将常态化举办该活动,这是增强片区凝聚力的好方式。”
人工智能:赋能未来乡村
百步洋村与塔后村相邻,交界的空地,眼下正在施工。
“以前规划受阻,村子发展停滞。现正在打通通往塔后的道路,开启‘智慧农业+数字文旅’融合新规划,接下来村子肯定能大发展!”百步洋村党支部副书记范献忠信心满满。
仙都村琼台自然村也定下了新目标。
“桐柏山上的琼台自然村有50多户人家,此前未规划,见邻村发展了,村民致富心切。”仙都村党支部副书记王伟介绍,现计划选定地块,邀第三方投资共建智慧社区。按照智慧社区规划,新建住宅产权归村民所有,村民可通过出租房屋获取稳定租金收益;第三方获得约定期限的社区运营权,负责商业配套和智慧服务的落地运营。
塔后村同样将目光聚焦在数字乡村领域。
采访间隙,陈孝形打开手机,熟练地用“豆包”APP修改文稿。“人工智能来了,我们都要学会应用,否则就要被淘汰喽。”他感慨地说。
近年来,塔后村通过数字技术助力发展,民宿订房、垃圾分类等都离不开它。村里委托软件开发公司搭建“塔后村民宿共享平台”,游客通过微信小程序,不仅能查询全村民宿房源信息,还能评分。年度好评率高的民宿会升级,差评率高的民宿则会降级。民宿等级由“村委会信誉认证”背书,在民宿门前挂牌展示。
“我们还给村里市集摊位设专属收款二维码,方便村集体账务统计,规范管理。”陈孝形说,作为村里的“当家人”,要学习运用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
“数字,让乡村更美好。”当下,“大塔后片区”插上了数字翅膀,开始腾飞。有了人工智能赋能,沉睡的乡村资源要素可以激活,未来乡村的数字新生态也可建成。
“‘大塔后片区’组团发展,突破行政区划限制,打破各村之间的‘无形藩篱’,变单打独斗为集约共建、变各自为政为优势互补,推动‘一村富’走向‘村村富’,‘一处美’变成‘一片美’,为实现区域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价值。”天台县委书记陈晨介绍,目前全县各片区聚焦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新业态,通过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富裕。
当下在天台,通过组团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精彩画卷正在全面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