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清明上河图》绣卷徐徐展开,北宋时期京城汴梁和汴河两岸的繁华跃然卷上,人物表情丰富,色调浓淡相宜,真实体现了原著的韵味。这幅刺绣作品长35米,宽0.9米,重达33公斤,是李仙云花了整整5年的时间创作完成的。
李仙云今年51岁,她和丈夫李忠青都是金华永康人,目前在北京定居,每年都会回老家住上一段时间。近日,记者采访了她。
从小学过刺绣、裁缝,下决心创作独一无二的刺绣作品
在李仙云的家中,记者看到家里摆放着不少刺绣作品,如《沁园春·雪》《踏雪翘屏》等,这些都是李仙云亲手创作的。其中令李仙云最为自豪的作品是《清明上河图》和《富春山居图》,这两幅作品分别花5年和3年的时间。
是什么原因让李仙云有如此大的毅力,十余年如一日,完成工期这么长,工程量这么大的作品呢?李仙云说,当了妈妈之后,她就专心在家做全职太太。因为从小学过刺绣、缝纫,也当过裁缝缘故,所以会抽空做一些十字绣。2008年,正是北京举办奥运会的时候,李仙云目睹我国奥运健儿在赛场上拼搏奋斗的镜头,深深地感动了。运动员夺冠要经过很多年的努力,自己要在创作出独一无二的刺绣作品,不下苦功夫是不可能成功的。
既然要做冠军,就要挑战最难的绣品。在丈夫李忠青的支持下,李仙云购买了长达24.6米的《清明上河图》刺绣底稿。她给自己定下了目标,一天要绣满1万针。
十字绣不够精细,就采用轮廓绣、平针绣、直线绣等绣法创作
从此以后,李仙云每天起床就坐在绣台前,除了一日三餐,几乎不停歇,平均一天要绣上10多个小时。
李仙云一边绣一边学习。首先用水溶笔在空白的画布上划好标尺,再给每个格子做好标记,挑选好线。为了画格子,她用掉了500多支水溶笔。因为《清明上河图》太过复杂,简单的十字绣已经不够精细,李仙云就采用轮廓绣、平针绣、直线绣等多种绣法创作。
《清明上河图》的色调非常丰富,光是各种颜色的线,就需要50多种。很多线的颜色都很相似,一旦绣错线就只能拆掉重来。5年时间里,李仙云很少看电视,也几乎不出门,一门心思扑在刺绣上。她克服了数不尽的困难终于完成了这幅作品。
“刺绣的过程是很枯燥的。但每当绣完一部分,离目标就近了一步,我就有很大的满足感。”李仙云说。
李忠青是李仙云最忠诚的支持者。他说:“科技越来越发达,流水线上的产品越来越多,手工作品就会越来越珍贵。因为每个人的手法不同,拉线的松紧也不一样,人工完成的刺绣作品每幅都是独一无二的。”
李忠青给《清明上河图》题写了跋文,还设计了“仙云刺绣”的印章。李仙云还给《清明上河图》做了手工装裱,装裱完成后,这幅作品从24.6米扩展到35米。
绣完《清明上河图》后,李仙云又花了3年的时间完成了《富春山居图》刺绣作品。她说:“人生不过短短数十载,我不想虚度年华,让自己后悔,要在余下来的时间里,完成更多的中国名画刺绣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