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月14日),2025年苏州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推进大会主会场以外,苏州高新区“人工智能+制造”分会场、吴中区具身智能行业对接会、昆山市“人工智能+”创新应用行业对接会、资本赋能“人工智能+”投融资路演等供需对接活动硕果累累。
昆山:大力实施“AI赋能昆山智造”行动计划
昨天下午,昆山市“人工智能+”创新应用行业对接会举行,众多行业权威专家、头部企业代表应邀分享前沿技术和实践经验、智能应用场景案例,一批人工智能应用需求集中发布,在汇聚智慧、链接资源中,推动更多人工智能应用在昆山落地生根、结出硕果。
在主题分享环节,专家学者、技术骨干畅谈人工智能行业的技术趋势和应用前景。作为昆山人工智能载体代表,昆山全球数字创新港现场推介。
在人工智能的新赛道上,昆山孕育了许多“行业新星”。当天,九度数字、一尺视界、阿丘机器人、硅基(昆山)智能等企业代表,与北京、杭州等企业一起,结合各自创新技术和特色案例,交流分享了经验与心得。通力电梯、库博汽车、乐佳农业等7家企业还集中发布了一批人工智能应用需求。
“昆山将继续优化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大力实施‘AI赋能昆山智造’行动计划,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和融合应用高地,助力产业实现新的跨越。”昆山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吴中区:剑指“全国机器人产业集群第一区”
当前,具身智能作为人工智能与物理实体结合的产物,正在成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昨天下午,吴中区具身智能行业对接会举行,现场,吴中区人民政府与中国电信苏州分公司、中电信人工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进行战略签约,将在技术研发、应用拓展等多方面实现互利共赢,助力吴中区具身智能产业迈上新台阶。
具身智能融合了人工智能、机器人控制、认知科学等多领域、跨学科技术,正逐渐成为科技前沿发展的新焦点。据了解,吴中区锚定“全国机器人产业集群第一区”目标,已聚集相关企业1000余家,服务机器人产量占到全国的六成以上,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到全国内资品牌的七分之一,这些机器人的应用为生产生活注入鲜活动力。
会上,专家学者还就具身智能的三维主动视觉技术及应用、具身智能数字人多场景融合的应用探索、具身智能技术加持下的人形机器人落地等主题进行分享。
苏州高新区:发布AI应用创新行动方案
苏州高新区昨天举办以“智驱制造·领航高新”为主题的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推进会暨“人工智能+制造”供需对接活动,推动人工智能新技术、新场景、新项目落地。
苏州高新区近年来大力推动“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发展,已经形成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区域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局面,特别是去年在通用智能领域获批省级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人工智能+制造业”创新应用中心在高新区的揭牌成立,必将为高新区乃至苏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活动现场,《苏州高新区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发布,苏州知软知云科技有限公司揭牌成立,知软知云创新服务大模型发布。此外,大会现场,全球首款搭载聚音屏技术的AIO一体机国内首发。该机器由苏州高新区企业清听声学与联想集团联合推出,是全球首款搭载聚音屏技术的AIO一体机,曾在国际消费电子展斩获多个行业权威奖项。
苏州创投资本赋能“人工智能+”
昨天下午,由苏创投集团主办,苏州国发创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中国信通院江苏研究院承办的“资本赋能‘人工智能+’投融资路演活动”举行,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法律财税、知识产权及行业协会等代表以及头部投资机构齐聚一堂,通过“项目路演+自由对接”模式,共同探索“资本+技术+场景”的融合发展路径。
活动现场,理工比特林克(苏州)软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8家人工智能领域优质企业进行路演,展现“AI+实体经济”的多元应用场景。
苏州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悉心浇灌。截至目前,苏州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超400家,居全省第一;注册在苏备案基金超2400只,合计认缴规模近万亿元。据清科研究数据,2024年苏州共有股权投资案例784起,活跃度保持全国第四。
苏创投集团作为苏州本土创投的主力军,设立了总规模60亿元的苏州人工智能产业专项母基金,重点布局智能制造、智慧医疗、工业软件等赛道,助力苏州构建“算法-算力-数据-场景”全链条生态,为苏州人工智能产业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