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

首页>地方频道>合肥>要闻

创新热土春潮涌

编者按

时间是伟大的书写者,记录拼搏者的故事,写下奋进者的精彩,最终谱写成“不负嘱托,阔步前行”的奋斗答卷。

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考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

嘱托,声声入耳;使命,念念于心。今日起,本报推出专栏,全面展现全市上下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指引下,以实干笃行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合肥答卷,激励广大干部群众满怀信心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春天的跫音,标注梦想新的起点。

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考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时强调,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我们要增强使命感,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牢记殷殷嘱托,八年来,中国科大、中国科大先研院勇于创新、敢于超越、力争一流,在创新的征程上取得了骄人成绩。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袁兵 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袁兵 摄

攀登科技创新“制高点”

4月,走进中国科大东区校园,枝头繁花朵朵,路边绿草茵茵,不远处,一座镌刻着“勤奋学习 红专并进”的校风纪念碑巍然矗立。

2016年4月2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科大东区图书馆自习室。同学们从四面八方围拢上来,习近平总书记与他们面对面交流,谈学习、话成长、说未来。

中国科大少年班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徐晶芝是亲历者之一,当时的他是中国科大的一名硕士研究生。

“那天,我有幸在现场听到了总书记对我们的教诲,勉励大家要做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六有’大学生。”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徐晶芝仍激动不已。“八年来,总书记的谆谆教导和殷切期望,一直激励着我努力前行。”

毕业后,徐晶芝留在了中国科大工作,其间还挂职任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新窑镇联合村第一书记,为脱贫攻坚奉献青春力量,获得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21年,他又回到中国科大少年班学院工作。

八年的时间里,徐晶芝也从一名大学生成长为一名辅导员。“作为一名辅导员,我也常常教导同学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生的殷切期望,争做‘六有’大学生。”

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考察时,希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要勇于创新、敢于超越、力争一流,在人才培养和创新领域取得更加骄人的成绩,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牢记嘱托、砥砺前行。在科技创新领域,中国科大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嫦娥”揽月、“墨子”升空、“天问”探火、“悟空”获取宇宙射线能谱精细结构、“奋斗者”遨游万米深海……八年来,中国科大师生瞄准国家急需,用一项项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镌刻学校的声誉坐标,践行“把红旗插上科学的高峰”的誓言。同时,学校还通过探索设立青年创新重点基金、创新团队培育基金、“揭榜挂帅”项目等方式,鼓励和支持全校师生探索和创新,逐渐构筑起科技人才的高地。

最近一年,学校又取得诸多科研成果。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由中国科大牵头完成的“揭示光感受调控血糖代谢机制”及该校参与完成的“‘拉索’发现史上最亮伽马暴的极窄喷流和十万亿电子伏特光子”两项成果同时入选。

锻造成果转化“加速器”

营造近悦远来“好生态”

去年12月,作为中国科大先研院第一家持股孵化企业,中科永安为先研院带来了一笔可观的盈利。

这笔盈利是先研院创新体制机制的“硕果”之一。2020年6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复先研院法定机构建设试点的实施方案。近年来,先研院全面落实法定机构建设试点任务,不断先行先试。

杨晓龙介绍,为了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先研院进行了“多个创新”:创新管理体制,形成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运营机制;创新科研管理机制,试点项目经费包干制度,切实激发团队创新活力;创新人才管理机制,构建具有吸引力的薪酬体系,改成建立市场化薪酬体系,探索自然科研系列职称自主评审,加大人才吸引力度;创新成果转化机制,抢抓科技成果赋权试点机遇,明确中国科大科技成果通过转让或授权至先研院,打破成果转化的隐形藩篱;创新投资融资机制,成立先研院资产运营公司,设立投资基金,组建技术经理人团队,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全周期服务……

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进一步激发了科技成果转化活力,让“科技之花”更快走出“象牙塔”。

加快科研成果转移转化,“人”无疑是关键核心要素。中国科大先研院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重大研发平台建设、重点研究领域探索、创新单元发展实际,依托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人才培养基地,充分利用国家、安徽省、合肥市各类人才政策,积极搭建人才梯队,服务先研院发展大局。八年来,累计汇聚各类创新人才864人,其中博士后、研究员等各类高层次人才157人,引进创新团队82支,其中院士团队5支。

“和全国其他区域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不同,中国科大先研院还招收研究生,培养应用型人才。”杨晓龙介绍。

依托中国科大优质教育资源,先研院创新“产学研用”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探索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特色课程体系,定制化应用型科技人才培养新模式。2020年至今,招收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超1100人,与50多家专业实践基地签署共建协议,努力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源头活水。

接下来,先研院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体制机制创新,围绕“一区一中心”建设发展目标,主动对标安徽省“三地一区”“科大硅谷”目标规划,推动中国科大科技成果在皖落地转化,努力建设中国科大海内外师生校友创业孵化、成果转化的集中集聚区,打造“科大硅谷”核心区;依托中国科大赋权项目及省市院创新成果,打造以科技成果发布、科技成果交易、科技金融、科技政策、科技人才等多要素集中展示与交流的“科创中心”。

在合肥高新区,一幢象征探索未知的X形建筑格外引人注目,这里是由安徽省、中国科学院、合肥市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按照“省院合作、市校共建”的原则建设的区域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大先研院。

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科大先研院,考察安徽科技创新成果展和量子通信实验卫星总控中心、量子通信“京沪干线”总控中心,听取科研人员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并就创新发展发表重要讲话。

“八年来,先研院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产业人才培养接轨的新型研发机构,积极谋划自主创新举措,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国科大先研院综合管理部杨晓龙介绍。

走进中国科大先研院九楼智慧消防物联网技术创新中心,科研人员们正在心无旁骛地做实验。今年43岁的聂俊研究员是该中心的负责人,同时他也是中科永安(安徽)科技有限公司的财务总监。

多年来,聂俊及团队致力于特殊场所早期火灾探测预警设备、自动消防灭火设备、应急救援装备、安消一体化、智慧消防物联网等系统的研发,成果颇丰,曾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2020年10月,在中国科大先研院的协调下,中科永安(安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引进专业的企业管理合伙人,将科研成果从研发拓展至设计、生产和制造。

目前,公司产品已广泛运用在核电厂、机场、会展中心、医院、学校等消防安全应急保护重点场所,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可提供特殊场所消防安全整体解决方案的领先企业,去年还获得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中科永安是中国科大先研院培育企业的缩影之一。截至目前,中国科大先研院累计孵化企业330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6家,瞪羚、雏鹰等高成长企业89家,龙芯中科(合肥)、华米科技、东超科技等已成为行业明星企业。

“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和殷切嘱托,句句振奋人心。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把研究成果转化成产品造福社会。同时,参与市场化竞争也有利于推动我们的科研。”聂俊说,公司员工半数以上是技术人员,依托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公司全国首创了“固定式泡沫喷雾灭火系统”等多个产品,市场认可度高、发展势头良好,他对未来充满信心。

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指引下,近年来,中国科大先研院科研能力也不断增强。截至目前,累计建成应用工程技术中心25家,联合实验室77家;承担横向项目1370余项,金额8.1亿元;累计申请知识产权700余项,已授权362项,2018-2023年连续六年入围安徽省专利百强榜。

记者手记

在合肥这片热土上,科技创新的春潮奔涌澎湃,无数的科研成果彰显了这座城市的科创实力。那么,如何加快科研成果走出“象牙塔”,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合肥做出了有益探索。

采访中,聂俊说了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我想,正是因为合肥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进一步激发了科技成果转化活力,才能让科研工作者们“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更多的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实现科技报国的远大抱负。

合肥通客户端- 合报全媒体记者 代敏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8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