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千万工程”以生态起步,开启了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中国的伟大实践,书写了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传奇。
二十年后,在“千万工程”经验做法背景下,如东将农村公共空间治理作为打开乡村振兴大门的一把“金钥匙”,以“实现壮大集体经济、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治理能力”为目标,因地施策、创新举措、高效实施,向存量要空间,向土地要效益,打造了一批集体经济富、人居环境美、治理能力强,可推广、可借鉴的“如东案例”,探索出了一条赋能乡村治理、助力乡村振兴的崭新之路。
江海交汇的绿野平畴上,天更蓝、路更美、河更畅、水更清、岸更绿……全县共谋一张蓝图,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坚持加减并重 释放改革红利
一直以来,新店镇孙桥村以传统种植业为主,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土地碎片化严重、造成资源闲置浪费。去年,孙桥村做细做实“土地”文章,通过土地平整,统一对外流转,实现村营收入近253 万元,同比增长23.25倍。新店镇孙桥村党总支书记钱一兵表示,“村里持续推进资产资源治理,聚焦公共空间治理重点环节,摸清了家底,盘活了资产资源,促进了资产增值保值,让村民享受到改革带来的红利。”
近年来,如东通过盘活资产资源,开展排查非法住宅清空间,让“沉睡资产”变成“增收活水”,有效规范了农村公共空间管理使用。
2023年,如东县试点村及单项课题村,通过资产资源治理,累计收回及盘活利用房屋资产10091平方米,收回及整理土地6247亩,集体水面1059亩,新增到账村营收入1352万元。重点整治建新不拆旧、未批先建的非法“一户多宅”及非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违法占用宅基地建造房屋、购买农房等行为。25个试点村及1个非法住宅单项课题村,摸排出非法住宅678宗,宅基地面积156亩,拆除548宗,新增耕地面积119亩,拆除率达到80.83%。一组组数字的背后,凝聚着全县激发农村经济“活水”,发展乡村生产力的决心。
注重内外兼修 留住乡韵乡愁
“村里大力完善农村道路安防设施,保障群众安全出行。现在一路走,一路看,‘四好农村路’成为老百姓自己的路,乡村路成为了‘美丽特色路’。”自开展公共空间治理以来,全县人居环境提档升级,清波荡漾绿如翠,水色融融镜中推,为老百姓留住了乡韵乡愁,栟茶镇新庄村村民喜悦地说。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栟茶镇新庄村的做法,正是如东全面实施村域公共空间治理的生动实践。2023年,全县试点村重点治理道路138条、总长度247公里,河道86条、总长度近165公里,“三棚”、主干道、河道破落建筑、违章建筑拆除537处,清理面积16545平方米。近年来,如东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做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用优美生态激发出乡村潜力和底蕴,让一个个村落,在“有限空间”里不断释放“无限可能”,连片成串,装扮了如东的“大花园”,变成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如今,放眼田野乡间,处处呈现出农村公共空间治理带来的蓬勃生机。
汇聚干群合力 共建共治共享
“我村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积极影响力,引导广大群众增强公共空间共享意识。”马塘镇许楼村作为农村公共空间治理试点村,近年来,村两委坚持模范带头,引导群众广泛参与,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马塘镇许楼村党总支书记袁新华表示,“我们要让公共空间真正姓‘公’、公共收益真正‘共’享。”
许楼村的做法正是马塘镇镇村上下一心,扎实推进治理各项工作落地落实的真实写照。当前,马塘镇已经形成了“镇主要领导亲自抓,挂钩村领导具体抓、村书记带头干、镇村干部共同上”的工作格局,明确各试点村责任,进一步加强目标考核、强化检查督查,实施群众自管和专人管护相结合的双管“护模式”,努力打造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样板。
马塘镇注重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的做法,为全县公共空间治理工作提供了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和做法。与此同时,长沙镇北坎村通过搭建“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发动乡贤、村民代表、党员代表做好宣传工作,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共同参与治理工作;岔河镇坝东村落实村党组织引领、党员干部带头、志愿队伍助推、广大群众参与的提升机制,形成全民参与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全力以赴凝聚治理力量,绘就干群合力“同心圆”。今年以来,如东坚持上下联动,形成“干部做给党员看、党员跟着干部干,党员做给群众看、群众跟着党员干”的良好局面。在由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农村公共空间治理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全县统筹推进25个村的试点工作;动员引导党员干部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不断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畅通群众诉求渠道,确保全县上下行动同向、步调一致,维护共享成果。
建立常态机制 放大综合效应
农村公共空间治理任重而道远,“长治”才能“久安”。
随着治理工作的不断推进,在袁庄镇朱庄村,一支长效管护队伍应运而生,管护人员定期对治理后的5公里河道、9.57公里道路进行维护,切实维护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为杜绝“重建轻管”的恶性循环,河口镇关口村切实管护好公共基础设施,成立管护实施小组,对公共基础设施开展全面排查,精心呵护乡村振兴发展“新空间”。
试点村将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与乡村治理“积分制”相结合,引导村民参与村内公共基础设施的管护。长沙镇陆河村智慧乡村5G平台对路、桥、河道、泵房、高标田等实现全覆盖监控;大豫镇大同村运用村级事务管理平台对公共基础设施进行监管……各村均通过与第三方签订协议或与农户签订协议,明确管护责任,落实管护措施。
“以点串线、以线带面。”自公共空间治理以来,如东建立持续常态化农村公共空间治理机制,强化过程督导和成效激励,组织相关部门开展“村村到”督查指导,每季度通过召开全县现场推进会、分片区交流会的形式观摩互学,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持续打造单项课题,不断总结、挖掘、提炼公共空间治理的新经验、新方法,积极探索具有原创性、引领性、代表性的空间资源利用新路径,培育了一批时效性强、示范意义大、可复制推广的示范典型。
当前,如东正点燃乡村振兴“强引擎”,驰而不息跑出农村公共空间治理“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