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冬时节的海安,处处热火朝天,从城区到乡镇,从项目建设一线到企业生产车间,从机关单位到田间地头,全市党员干部群众正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奋发有为的实际行动,推动海安各项事业上台阶、出成绩,向着更加美好的新时代不断迈进……
这是一道风景线,更是一条发展线。发展底气从何而来?来自新阶段、新机遇、新使命。
2023年以来,海安出台建设上海卫星城实施方案,努力打造上海高端产业协同发展地、科创资源重点辐射地、冷链储运重要保障地、公共服务融合共享地,宽领域融入苏南、深层次接轨上海,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局,全力在上海北翼打造与其双向融合的卫星城。
跑起来奔目标,海安争当“优等生”。2023赛迪百强县第23名,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第20名,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第7名,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第29名,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第37名……在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中,海安的主要经济指标、科技创新能力、新兴产业地标等都发生了有深度、有力度的改变。
收获在冬季,奋进在长三角一体化征程上。2023年12月中旬,2023年中国·海安投资贸易合作洽谈会、第十届“两院专家走进海安”活动中,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定制太阳能电池片生产等30个科技和产业项目签约。
随着项目建设的不断推进,传统优势产业不断升级“焕新”。站在高新区伊顿高端变压器智慧工厂项目现场,放眼望去,该项目已渐入佳境,目前主厂房一期已封顶,一期投产后,可年产2万多台智能变压器及各种输变电成套设备,产值将达15亿元。
加速推动产业焕新,除了走技改投入高端化之路外,海安企业还运用生产装备改造、工艺流程改进、节能降碳改造、劳动条件和生产环境改造等各种方式,不断提高产能、效率、质量、利润等,实现产业效益最大化。银鸿新材料从事光伏组件焊接用银桨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填补了光伏产业链国内空白,可替代进口;林德曼新材料风力发电高性能PT材料产业化项目,新上4条成套生产线,投产后年增开票销售5亿元以上……
与此同时,海安以产业升级存量发展加深城市未来的厚度。以常态化推进低效盘活工作为抓手,盘活闲置用地1560亩,亩均税收同比增长8.6%。
借助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长江经济带发展两大国家战略的“天时”以及“通江通海通上海”的“地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人和”,海安积极夯实主导产业基本盘,在做大做强原有的时尚锦纶、纺织丝绸、装备制造等传统特色产业的同时,积极开拓现代医药、航空航天、核工业、新型储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改变单打独斗、单一“产业”思维,与行业龙头企业组建紧密型联合体,共同开展前沿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合作,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
不仅培育产业精益求精,治理城市也独具匠心,毫厘之间最见功夫。晨光熹微,不少海安人沿着七星湖生态园跑步或骑行,开启全新一天。湖水荡漾、绿树成荫、沿途风景如画,湖边有序分布着酒店、商业、住宅以及企业总部。
百姓的闲适自在,可管窥“幸福之城”——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等数十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高考高分段人数稳居全省前列……海安正努力践行共享发展理念,把改善民生放在首位,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实现发展成果普惠共享。
破解城市发展难题,贵在匠心,要在创新。新建166根新能源汽车共享充电桩,满足市民充电需求。金港小学、凤山小学等投入使用,推动全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率先“试水”建设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创新构建“群众诉求汇集地、多元解纷主渠道、社会治理共同体,矛盾风险终结站”,努力争创放样全省的新时代“枫桥经验”海安样本,社会治理润物无声。
初到海安,人们多感叹于其干净整洁、产业发达;时间越久,越感慨其精致舒适,匠心创造俯仰皆是……
怀揣百姓期待,不负时代重托。海安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争当高质量发展的“全科优等生”,必将在“大有可为”的时代拼出“大有作为”的新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