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34岁的医生突发脑溢血离世,他捐献的器官挽救了4名病患的生命,让2名病患重见光明。
这件事触动了东阳一家医院的医务工作者们,45人自发自愿报名填写器官捐献志愿书。东阳市红十字会的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卡都不够用了,昨天从杭州紧急快递过来。今天,45名医务工作者打算集体登记捐献器官。
随手转发的微信
引来45人登记捐献器官
45岁的罗珉是东阳市中医院骨科的副主任医师。最近,他正在上海六院进修。
6月17日早上8点多,进修班的微信群里,一位老师转发了关于宋巍捐献器官的一篇文章。
6月15日,在上海长海医院进修的医生宋巍不幸突发脑溢血离世,年仅34岁。
家人帮他完成了最后的心愿:捐献器官。不到12小时,他的一个肝脏、两个肺、两个肾脏、一对眼角膜和皮肤组织在素不相识的患者身上“复活”,总共挽救了4名病患的生命,让2名病患重见光明。
罗珉很受感动,随手转发到了东阳市中医院的职工微信群里。
31岁的放射科医生马苗妙第一个回应:“我也一直想捐,但不知道去哪里捐。”
该院副院长王超马上回复:到红十字会就可以捐。
对器官捐献,王超了解比较多。早在4年前,他就填写了所有类别的捐献书。从角膜到内脏器官到遗体,“凡是能够救人的、有价值的,就都拿去,我自愿。”
马苗妙告诉钱江晚报记者,自己有这个想法很多年了,反正人死不能复生,不如去帮助有需要的人。
她说,没想到自己的一句回复,戳中了同事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那面。
“算我一个,器官能再利用也是好事。”很快,有了第二个回应。
“我大学的时候就填过捐献志愿书了。”
……
短短一个上午,就有45位医护人员表达意向,自愿捐献器官。这45人中,最小的刚大学毕业,最大的50来岁。
东阳红十字会
捐献志愿登记卡都不够用了
“大家都是平凡又不平凡的医务人员。”王超说,他找不到华丽的辞藻来形容这些同事,心里着实为大家感到自豪。
当天中午12点多,王超联系了东阳市红十字会秘书长李晓媚。
一听到45人要报名捐献,李晓媚又惊又喜。要知道,目前东阳市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为56例。这次一下就多了45位,他们这连器官捐献志愿卡登记卡都不够。
李晓媚只好紧急联系省红十字会。昨天上午,这批登记卡快递到了。
王超说,这几天,好多人问他啥时候能签志愿书,这下,终于能回复他们了。
罗珉说,他压根没想到,自己只是随手转发一下而已,就引发了后续这么正能量的事。
他说,医生工作压力大,有时候还不被病患理解,虽然有怨气,但真碰上救人这种事,医生们还是会竭尽全力。生的时候努力救人,真没了也希望能帮助人。
自愿捐献器官,来自于他们对医学的充分了解,以及救死扶伤的职业本能。
延伸阅读
一个人器官捐献
最多可以帮助11个人
“把器官捐献给别人,相当于自己以另一种方式存活下去,这是应该被人们接受的新观念。”李晓媚说,在我国,器官捐献稀缺,而排队等待“生命礼物”、期待重生的队伍很长。如果没有器官来源,医生束手无策。近几年来,器官捐献志愿者人数逐渐增加,但与患者的需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如果一个人的各项器官功能都很好,那可以帮助超过10个人,通常情况下1颗心、2个肺、1个肝、2个肾、2个眼角膜,可以救助8人。小肠、胰、脾也可以移植,救助则将再多出3个人。
还有皮肤、骨头都可以利用,如果一个人所有的器官和组织都能被利用的话,救助的远远超过10个人。也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的生命结束了,可以在超过10个人的身上得到延续。
器官捐献,除了本人同意捐献,还需要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因为在捐赠的环节里,必须得到所有直系亲属全部书面同意,每个人都有“一票否决权”,所以得到家人的支持很重要。
如果你想捐献器官,该怎么办呢?目前正规的捐献网站是“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网”。最简单方便的方法,就是去当地红十字会填写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