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

首页>地方频道>金华>文化

金华作家郑骁锋执笔 大美金华又将在央视露脸

 

  《一脉钱塘》摄制组在大江东拍摄“抢潮头鱼”画面的工作照

  浙江在线-金华频道6月25日讯 本月底,由金华作家郑骁锋担纲主笔的大型文化纪录片《江河密码》第一季《一脉钱塘》,将在央视十套《探索发现》栏目播出。6月27日至7月3日,你不妨打开电视机,锁定央视十套,来看看家乡的魅力。近日,记者对郑骁锋进行了独家专访,请他讲述纪录片背后的故事和家乡情缘。

  金华元素众多

  上善若水、智者乐水……水,在中国从来就是一个等同于智慧的文化符号。郑骁锋告诉记者,水是生命的发源地,是人类文明繁衍的摇篮,如果能够破解水流的密码,就能读懂一片大地。而《一脉钱塘》系列片就是通过沿钱塘江实地行走,从钱塘源头开始,经衢州、金华、富阳等地至杭州湾入海口,深入沿江村镇探访,以历史与人文的角度,深度解读一条水系的文化基因。《一脉钱塘》共7集,以《出新安》《浙水南源》《三江口》《富春居》《吴越江湖》《运河之都》《钱塘问潮》七个章节,解析了钱塘江独特的人文密码。

  郑骁锋告诉记者,金华元素主要出现在第三集《三江口》中,在4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将出现金华斗牛表演、八咏楼、三江六岸、诸葛八卦村、兰江、义乌鸡毛换糖、东阳木雕、永康五金城、永康锡雕馆……除了金华景色外,还有不少金华传统的民间技艺。

  特立独行的江南文化

  郑骁锋告诉记者,《三江口》这一集的主题其实是“突围”。“金衢盆地的农耕条件其实并不出众,但就是凭借人民的勇敢和智慧,我们从中突围。”郑骁锋说,这其中最突出的两个代表就是永康和义乌,分别成了工业和商业的代表。

  《江河密码》制作历时一年,团队全员超过100人,并聘请著名文史作家、资深文化学者、民俗专家、文史纪录片制作人参与。全程拍摄钱塘江流域的历史掌故、地域文化、自然景观。郑骁锋就是永康人,去年8月30日至9月2日,《一脉钱塘》摄制组一行人来到永康,展开了为期四天的实地拍摄。他带着摄制组深入永康五金城、锡雕馆及芝英、唐先、石柱等镇,先后拍摄了五金城、芝英钢铁市场、工坊街、半面街、小宗祠堂、岘口古驿道,以及篾匠手工艺人、非遗传人打铜打锡、省级非遗“醒感戏”等诸多地方特色民俗文化,还拍摄了梅干菜、肉麦饼等地方特色美食的制作,深度挖掘了永康五金工匠、地方特色手工艺和传统地方文化。

  郑骁锋告诉记者,他作为主撰稿人,更想表现的是一种特立独行的江南精神,通过对钱塘江流域的拍摄反映出浙江精神。“在我心里,浙江的江南文化是独有特色,并不是大家印象里的温婉,更多的是雄性的魅力。”他说,浙江精神里有开拓进取、砥砺前行的一面,也有务实、隐忍、坚硬的一面,这些在金华人身上同样有所体现。

  郑骁锋

  想要为金华贡献更多文化力量

  郑骁锋出生于1975年,祖籍永康。他告诉记者,自己其实只是一名“半路出家”的写书人。1993年,学习中医药专业的郑骁锋从金华卫校毕业后,便一直留在医药公司工作,一直到2007年,才正式开始写作生涯。

  2005年,郑骁锋的第一本散文集《逆旅千秋》顺利出版。从那之后,郑骁锋便开始专心写作,真正地成了一名作家。“我感觉自己很幸运,不仅赶上了改革开放以后的第一波国学热,而且在其他人学有机化学和微积分的时候,我选择了中医中药,16岁就接触到中国传统文化。”他坚持每日读书,阅读量逾千册,20多年的苦读,成就了独属于郑骁锋的“文化苦旅”。

  作为金华土生土长的作家,郑骁锋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历史文化散文创作,著有《逆旅千秋》《本草春秋》《眼底沧桑》等作品。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多次担任央视“探索·发现”“国宝档案”等栏目的特约撰稿人,执笔《太湖画脉》《帝国的黎明》《青田三章》等大型文史纪录片。

  这次《江河密码·一脉钱塘》,他和栏目深资编导司庆辉合作,剧本创作时,他自然而然地从一个浙江人、金华人的角度,尽可能将金华独特的人文历史的元素,融入其中。

  近期,郑骁锋主要在创作一部散文体中国通史《人间道》系列。郑骁锋告诉记者,他想要通过自己的笔,为金华贡献更多文化力量。

  据《金华晚报》,原标题《大美金华又将在央视露脸金华作家郑骁锋执笔央视大型纪录片<一脉钱塘> 6月27日起央视十套播出》,原作者,董宏程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86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