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将实施消费品质提升行动作为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抓手。
作为经济增长主引擎,消费对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作用日益凸显。与以往发放消费券、举办购物节等短期刺激不同,《方案》直指居民收入、社会保障、消费环境等深层次制度安排,实质是对消费驱动型经济增长范式的制度重构,这标志着我国消费促进政策正从短期刺激向长效机制全面升级。
以增收减负为旨归,筑牢消费根基。消费能力的可持续提升,本质上取决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蓄水池”水位和社会保障的“安全网”强度。《方案》创新构建增收减负双向调节机制:增收端通过重点领域就业支持计划、最低工资动态调整机制、农村闲置住房盘活工程等组合拳,系统拓宽收入渠道;减负端则聚焦生育养育保障强化、教育医疗养老体系完善等民生痛点,精准消除后顾之忧。这种“开源”与“节流”的协同发力,有效破解了制约消费的“钱袋子”与“心结子”双重困境,有助于让居民们敢消费、能消费。
以供需适配为导向,深挖消费潜能。消费驱动增长的关键,在于培育可持续的消费能力,这就要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降低预防性储蓄。据世界银行2023年数据,当前我国居民储蓄率高达45.7%,既反映出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也预示着巨大的消费潜力。《方案》创新运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维:住房领域通过稳市场、优公积金政策筑牢安居底线;商品消费领域以品质升级、智能替代激活存量市场;服务消费领域则借力品牌培育、业态创新拓展增量空间。这种供需两侧协同发力的制度设计,正在重塑“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良性循环,有助于更好地释放消费潜力。
以生态优化为保障,提振消费信心。消费意愿的持续释放,本质上是制度环境、市场秩序、权益保障等共同作用的结果。《方案》构建起覆盖全周期的消费生态治理体系:前端保障休息休假权益,破解“有钱没闲”困局;中端强化市场监管,打造放心消费环境;后端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这种“需求侧管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立体化施策,系统破解了从“能消费”到“愿消费”的转化难题,体现了政策的针对性与精准性。
当消费券的短期效应逐渐褪去,以制度创新培育内生消费力的系统工程正在显现战略价值。随着《方案》的落地实施,我们有理由期待,消费这驾“马车”将在更完善的制度轨道上行稳致远,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让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成果中收获更多幸福感。
供稿:蒋坝镇(包健康)
原标题:《洪声E评 | 消费新政从“输血”向“造血”升维跃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