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

首页>地方频道>金华>特产

武义:让非遗“活”得更美好

 

  浙江在线-金华频道6月13日讯(浙江在线 通讯员 金轩萍) 百年昆曲的特色剧目《取金刀》、曲调悠扬高亢的《秀美武义》、展示畲族特色的婚庆仪式《哭嫁》……近日,武义县“2018自然与文化遗产日暨婺风?美丽非遗百村行活动”启动仪式在省级非遗主题小镇——柳城畲族镇举行。

  2项国家级非遗名录、13项省级非遗名录、43项市级非遗名录、103项县级非遗名录,1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0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5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9名县级代表性传承人,1个省级非遗主题小镇,1个省级民俗文化村,2个省级生产性保护基地,1个省级传统戏剧特色村1个……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武义构筑起一座璀璨夺目的武义文化宝库。

  工匠精神,让非遗“活”得更有底气

  “如果有天赋和热爱的人,一辈子就做一件事,并且能把这件事精益求精做到极致,那是多好的事情啊!”武义婺州窑市级传承人、首届八婺工匠邵文礼感叹。

  近日,“武义工匠”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第二届“武义工匠”候选人名单,非遗传统技艺类的武义泥茶壶传承人吴万能、武义大漆髹饰技艺传承人钟奇君、武义非遗泥水画传承人方万祥、武义草编传承人吕金六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榜上有名。

  本次评选活动向全社会讲述工匠故事,表达工匠情怀,展现工匠形象,不仅提高了非遗传承人的社会认知度、社会认可度和社会地位,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刺激了武义非遗传承人才的培养和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

  精准发力,让非遗“活”得有张力

  不托丝竹,锣鼓助节,前场启齿,后场帮接……桃溪镇陶村的古戏台上,王侯将相、才子佳人一个个粉末登场,戏台下,干完农活的村民们围坐静听。这是央视戏曲频道《复得返自然——记武义昆曲》专题片的开场一幕,跟随镜头切换,在武义传承近150年的武义昆曲百转千回,以独具魅力的审美力量穿越时间,向人们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

  武义非遗项目,强在民俗表演类,许多项目在省内甚至国内有一定的影响力。近年来,武义结合省市相关要求,以传统戏曲、舞蹈和传统技艺为突破口,创新非遗保护办法,创新展示展演手段,创新传承方法,通过成立武义昆曲传习所,开展了昆曲进校园系列活动、结合旅游景点进行昆曲艺术推广、举行抢救性专场演出等方式,为代表性传承人找到适合的传承手段、为展演项目找到多样化的传播方式、为传统技艺作品的创新注入时代的内涵,使武义昆曲持续根植民间,传承光大。

  产业融合,让非遗“活”得有生机

  畲族婚嫁表演、编织畲族彩带、绣花、打草鞋、押加、跳绳、三人板鞋、踩气球、畲族对歌篝火晚会……走进武义畲族“三月三”风情旅游文化节现场,浓浓的畲族风情扑面而来。自1994年首届举办以来,“柳新桥竹”畲族三月三歌会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了18届,目前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歌会现场,畲族婚嫁表演、传统手工艺操作比赛(编织畲族彩带、绣花、打草鞋)及传统体育项目比赛(押加、跳绳、三人板鞋、踩气球)、畲族对歌篝火晚会等等精彩好戏一个连着一个上演,让远道而来的宾客和四乡八邻的畲汉同胞兴味盎然。

  2018年,武义畲乡柳城入选浙江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小镇,正月十五“擎龙灯”、“二月二”划龙舟、三月三“畲族歌会”、五月十六“擎台阁”……非遗展示传承已成为推动柳城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其文旅结合的活态传承之路,也成为武义非遗的一大工作亮点。

  近年来,武义文化局紧扣“乡村振兴”战略,围绕文化浙江建设目标,加快文旅项目融合,携手各乡镇街道深挖多彩非遗,找准各个乡村发历史文脉和个性特色,盘活婺州窑、传统漆器、竹编、陶艺、萤石雕刻、迎大蜡烛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其转化为文化生产力,带动产业升级。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621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