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30年来,特殊教育“清贫、奉献、爱心、专业”的原则,一直是市特教中心教师王玉兰的使命和责任,她始终守护着残疾孩子,将大爱奉献给每一位学生。
近年来,她先后荣获“镇江市教育嘉奖”“镇江市脱贫攻坚嘉奖”“镇江市学科带头人”“镇江市十佳教师”等称号,并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日前,她被评为“2024江苏教师年度人物”。
因人施教,贴心呵护残疾孩子
王玉兰热爱特教事业,为人师表,坚守“不抛弃、不放弃,一个都不能少”的教育理念,默默关心呵护着每一位残疾孩子。
课堂上,对于认知低、能力弱的孩子,王玉兰用慈母之心和常人难以忍受的枯燥与重复,一次次变着法子、手把手地教学生从简单的1、2、3学起,从最基本的常规要求做起。
对于普通学校巡回指导中有特殊需要的融合孩子,王玉兰全程介入、专业支持;对于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上门送教的居家重残孩子,她带领教师以“二对一”的个别化教育形式上门送教、风雨无阻。被送教学生郭某,五口之家有4人残疾,是典型的因残致困低保户。她一边自费购买食品上门给郭某补充营养,捐出她获市脱贫攻坚先进嘉奖的1500元奖金,一边为郭某家庭寻求社会爱心人士的资助。郭某在她的精准送教下,从最初的一无所知、一无所能,到现在能独立用餐、如厕,能说简单词句、做简单运动,会跟老师打招呼。她坚信:爱会有“回声”。当学生们亲切地喊她老师时,那种为人师的幸福感、责任感便油然而生。
携手同行,甘当青年教师成长阶梯
“拼命三郎”“特教老黄牛”是老师和家长对王玉兰的一致评价。
作为学科带头人,她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深耕一线,秉持心中有爱、目中有人、手中有法,用“耐心+责任”“爱心+专业”的特殊基本功上好每一堂课。她创设的“情境化社区融合教学法”把课堂延伸到外面的世界,带领学生走进社区学习乘车、购物,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习得技能、融入社会。
工作中,无论是课题申报、教学竞赛,还是校本研发,王玉兰都手把手耐心指导身边的同事们,全程参与青年教师成长,指导多名教师获省基本功竞赛一等奖。
王玉兰在以教研组为载体、组建学科团队建设中开展网络培训、送教上门、社区融合等专项研究。两个教研组分获市教研活动范例评比一、二等奖,特殊教育学科两次被评为市学科优秀团队,“送教上门”被市教育局表彰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王玉兰还非常注重搭建人才梯队培养建设机制。将制定详细的培养与考核方案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形成校级骨干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市级金山英才“169工程”、省级特级教师等五级拔尖人才梯队,10名教师荣获省市各类拔尖人才称号。
这些年,王玉兰放弃节日、寒暑假休息,加班加点、早来迟走、挑灯夜战已成常态。由于长期超负荷、高强度操劳,她被医院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如今,她一边接受治疗,一边坚守三尺讲台,忙着送教上门、巡回指导、项目研究、师徒传帮带,继续发挥光和热。
勇于创新,填补国内特教空白
作为省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领衔人,王玉兰扎根本土、把论文写在课堂上,开创了可推广的居家重残学生生活力培养“三四五”送教法和特需学生生存力培养的社区融合教育模式。
结合丰富的教学实践,她编写出版的《送教上门教师实用操作手册》《特殊需要儿童社区融合教育训练指南》填补了国内特教空白;发表多篇论文;主持的多项课题研究成果获省市一、二等奖;开设多场省内外公开课、讲座;1项发明获国家专利;多次被聘为全市特殊教育网络培训专家,全市特教基本功竞赛选拔评委,省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集训指导老师,全市融合教育资源建设指导专家。她以扎实的工作、突出的业绩获得学生家长及特教同行的广泛认可。
谈到如今的特教教师身份,王玉兰动情地说:“与残疾孩子在一起,共同见证学校的蓬勃发展,是我人生中最幸福的事。”(记者 张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