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们结合生态屏障建设项目,重点巩固退耕还林地生态建设成果,激活林下经济这盘大棋。”开春以来,祁门县林业主管部门瞄准目标,鼓励和引导农村各经营主体利用退耕还林地发展林下经济,形成林药、林菌、林经、林禽等多种经营模式,让“沉睡”的林地焕发新生机,为林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2024年,祁门县林业部门争取生态屏障建设项目专项债资金1200万元,在历口镇、闪里镇、祁山镇等地,利用退耕还林地及古树群等资源,建设6个黄精、食用菌、森林康养等林下经济示范基地。黄山仙寓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历口镇叶田村流转退耕还林地100亩,建立多花黄精新品种“祁源黄精”“仙寓黄精1号”种苗培育和示范种植基地,并入选安徽省标准化示范区。
祁门县棕榈红生态家庭农场在祁红乡永胜村,利用退耕还林地建立林下箬竹种植基地320亩,去年开始采摘箬叶,每亩箬叶收益近3000元。祁门县鑫泰林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安凌、芦溪等乡镇流转退耕还林坡耕地500亩,完成林下箬竹种植200余亩,预计3年后即可采摘箬叶,盛产期亩产箬叶量1000斤以上,亩均效益可达5000元;在祁门县绿色产业园区建设“粽香源”箬叶、粽子及特色林产品加工厂,厂房总面积9800平方米。据了解,该公司“粽香源”林下箬竹种植及食品加工项目预计总投资5000万元,规划建立林下箬竹示范基地1000亩,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及订单方式推广林下箬竹种植4000亩;开展箬叶收购加工经营,箬叶除了用于生产公司自营“粽香源”牌粽子外,还与五芳斋、超港、可可等食品加工企业建立了箬叶销售长期合作关系,为当地农民采收箬叶稳定增收提供了保障。
“自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全县完成退耕还林14.1万亩,其中坡耕地造林6.8万亩。坡耕地造林树种主要是枫香、南酸枣、江南桤木等,地势相对平缓,但经济效益不高。如何盘活退耕还林坡耕地资源,增加农民收入,一直是林业部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祁门县林业局生态修复股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我们开展了退耕还林情况调研,摸清资源现状,分析问题原因,提出发展思路。根据经营目标科学规划,对现有退耕还林地的林分进行疏伐间伐,因地制宜发展林下中药材、食用菌、箬竹等产业,既提升林分质量,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又提高林地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