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

首页>地方频道>衢州>要闻

衢州:乘势而上开新局

  人勤春来早,翻篇再出发。

  回望刚刚过去的“原材料之年”,我市工业经济迈出“关键数步”,亮丽成绩单让人倍感振奋:

  衢州市规上工业总产值,一举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2494.05亿元,同比增长29.8%。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家数,首次超过1200家,达1204家,较上一年度增加了99家。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0.2%,增速排名全省第2,增速创近10年的新高。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累计实现增加值57.1亿元,同比增长29.8%,增速全省第2。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同比增长41.1%,排名全省第二;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同比增长27.6%,排名全省第三……

  战略引领 平台提能

  发展工业犹如一场长跑,重要的是关键几步。

  2012年起,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标准从500万元提升到2000万元,衢州市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稳步增加。历经8年深耕,2020年首次突破1000家,达到1105家。去年迈过1200家大关。

  如何全面推动工业经济总量跃升、质量倍增,为我市加快建设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注入发展新动能?发挥工业经济主引擎作用!2021年4月,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市委市政府旗帜鲜明地提出“工业强市”战略,随后出台《关于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今后五年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目标和发展路径。

  目标清晰,路径明确,抓手有效。衢州市打出工业强市十大专项组合拳:制造业招大引强、工业企业培大育强、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六大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开发区创强高新区进位、亩均论英雄改革、企业上市、工业数字化改革、外贸创强、衢州巨化一体化融合高质量发展……工业强市战略如火如荼推进,成效不断显现。

  工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平台能级的持续提升。2022年1月下旬,重磅消息传来:浙江省高端化学品技术创新中心花落衢州,这标志着历时3年多时间,衢州市战略性科创平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此次获省政府批复建设的省技术创新中心共6家,其中杭州、宁波各2家,绍兴和衢州各1家。

  省高端化学品技术创新中心定位为公益性、面向世界前沿的电子化学品、特种聚合物和专用化学品等高端化学品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平台,由衢州市政府统筹推进,以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巨化集团有限公司为核心共建单位,中巨芯、衢州学院、北京化工大学等企业院校参与,计划投资60亿元,占地600亩。

  占衢州市工业经济“半壁江山”的智造新城,2021年获评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星级示范园区。从全市来看,去年新增5家省级小微企业园,全市小微企业园总数达25家,其中三星级小微企业园3家,入驻企业472家。

  政策利好+市场推动,2021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28.51亿元,同比增长55.7%,高出全省平均34.7个百分点,利润增速连续8个月位居全省第二,刷新历史纪录。

  产业壮大 龙头带动

  细细分析利润清单,“龙头”高昂让人欣喜。2021年,我市大型企业利润增长75.8%,中型企业增长38.1%,小微型企业增长58.2%。33个工业行业大类中,20个行业利润总额实现正增长,体现了我市产业特色、产业韧劲和发展潜力。

  新一轮竞争是产业链的竞争,既要五指握拳形成合力,又要兼顾实际创出特色。2021年,我市全面研究梳理产业现状优势,明确市本级主攻6大主导产业,各区块重点培育壮大2个产业,“6+14”产业版图应运而生、风生水起。

  市政府出台《衢州市实施六大产业链提升工程行动方案(2020-2025)》,针对新材料、新能源、集成电路、智能装备、生命健康、特种纸等六大主导产业链的现状基础,明确发展目标、实施任务与工作重点,画出产业“鱼骨图”和招商地图,绘制各产业链发展路径。建立了市长任总链长、分管副市长任副总链长、市经信局班子成员任链长的产业链“链长制”,建立链长领衔、市级部门和行业协会协同、专家参与的产业链研究和推进工作机制,形成“一链一服务团”。实施产业链协同创新工程,推动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及应用,全市申报省级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计划6个,省级生产制造方式转型示范项目计划10个。

  激发经济主体活力是工业经济发展的落脚点和内生动力源。2021年,元立系、巨化系、华友系、仙鹤系表现亮眼,四家龙头企业总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经济总盘子超过四成。

  针对3家百亿企业,衢州市开展一对一组团精准服务。建立“衢州巨化一体化融合高质量发展工作例会”“元立公司高质量发展联席会议”“浙江时代锂电材料国际产业合作园项目指挥部”等一企一策培育机制,明确“135”年度发展目标,压茬推进企业加快发展。围绕衢州巨化一体化发展,重点推进“两张清单”以及例会交办工作清单,涉及工作103项、项目16项,均有序推进。制定钢铁产能置换方案、协调新进员工住房保障,以及并网发电售电等事项,为元立公司“十四五”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在“龙头”带动下,中小企业集群崛起。截至2021年底,衢州市拥有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国家单项冠军示范企业1家、单项冠军产品2个,省隐形冠军企业10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0家。百亿巨轮、十亿舰队、小微方阵,在形成梯队中日益壮大。

  一串漂亮的数据,充分展示了衢州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势头。2021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517.91亿元,同比增长13.8%,两年平均增长9.3%。33个行业大类中,30个行业产值实现增长,行业增长面90.9%;主导行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增长67.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40.1%、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37.2%、造纸和纸制品业增长32.4%、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31.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6.8%。新兴产业增速较快,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0.9%,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长29.8%,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增长23%,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9.4%。

  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企业、未来的产业。工业经济发展关键看后劲。聚焦产业链上下游延链补链强链,2021年,我市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建设、提能扩产、进军高端喜讯频传,“中天氟硅”扩大产能、“一道新能”快速崛起、“巨塑化工”进军高端……特别是总投资479亿元的浙江时代锂电材料国际产业合作园项目,上榜省长工程、省重大产业实施类项目,成为我市制造业有史以来最大的项目,有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人才集聚 数字赋能

  数字化浪潮奔涌而来,高质量发展竞争激烈,最终取决于人才。2021年,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衢州)、浙江大学衢州“两院”等高端科创平台人才引进、研发成果渐入佳境。

  智造新城2021年度辖区内企业共新增大学生(35周岁以下)5799人,其中男性3774人,女性2025人。大专学历3893人,占比67.1%;本科学历1702人,占29.3%;硕士研究生199人,3.4%,博士研究生5人,占比0.2%。

  高端人才在数字赋能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市经信局负责人介绍,2021年我市加速推进数字化改革迭代升级。聚焦系统建设,围绕“产业大脑+未来工厂”,重点推进综合应用门户建设,谋划市级产业数据仓,已上线集成33个应用;探索细分行业产业大脑建设和运营机制,入选省第一批行业产业大脑“揭榜挂帅”建设试点2个,其中氟硅与电子化学行业产业大脑已上线,4个企业级应用场景复制推广;推动重大应用建设及贯通,梳理集成15个重大应用,推进“智造荟”等14个省级重大应用试点贯通至市县;形成理论成果6项、制度成果30项。绿能码、五金行业数字化协同与应用平台、“零手动操作”等一批数字化改革成果示范效应凸显。聚焦新智造,培育工信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1个,省“未来工厂”试点2家,省首批制造业“云上企业”3家,省产业集群新智造试点2个,省工业互联网平台5个,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企业16家,省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5家。巨化集团含氟新材料未来工厂入选浙江省2021年未来工厂,我市实现零的突破。江山市门业产业数字化转型做法,获省委书记袁家军批示肯定。

  衢州市工业强市专班负责人表示,新的一年,我市将对标对表全省数字化改革、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等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高端化、特色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导向,以落实“工业强市”十大专项行动为抓手,推动工业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为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打造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强力产业支撑,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598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