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

首页>地方频道>衢州>社会

衢州:推进创新和转型发展

   衢州市委决定着重补齐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农民增收、科技创新、城市工作、全域旅游、公共服务、改革落地等“八块短板”,集中精力谋大事、干大事,补短板、扩战果,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全力以赴推进衢州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努力实现“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

  补齐经济发展短板 实现“全年红”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狠抓重点项目建设,狠抓招商引资、浙商回归,狠抓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争下半年实现“全年红”。

  作为衢州市最大的工业招商平台,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1至6月协议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1个,实际到位市外资金23.75亿元,同比增长13.8%。在上月21日举行的半年度重大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中,签约项目多达30个,总投资额达140.59亿元。

  “今年集聚区招商总量大,质量优,成长性好,其最主要的原因是重点发挥了巨化、华友、晓星、开山、乐叶、红五环等一批平台型企业的带动引领作用。据统计,通过平台型企业引进的项目数量与投资额均占50%左右。”衢州市招商引资工作人员介绍,像新引进的凯蓝公司锂电池材料项目,聚合环保固废处置循环经济项目,与世界500强瑞典阿特拉斯集团合作的掘进钻车生产项目,以及在谈的与巴斯夫、苹果等国际巨头合作项目,都是依托这些平台型企业开展招商的。

  据统计,今年1至6月,衢州市共引进招商引资项目15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9个,10亿元以上项目12个(包括9个工业项目),到位市外资金151.4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53.3%。新引进浙商回归项目106个,到位省外资金88.37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51.98%。

  补齐生态环境短板 打造现代田园城市

  衢州最大的优势在生态,最大的竞争力也在生态,保护和改善生态是衢州发展必须始终坚守的底线,让绿水青山流金淌银是衢州发展永恒的命题。以生态建设倒逼经济转型,补齐生态环境的短板。

  转型不停步,创新无止境。近年来衢州市在“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城市”建设等全面布局,有力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在衢州的生动实践。

  今年衢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城市景点化、郊区田园化、小镇特色化、农村休闲化就是建设路径和目标。正在实施的城市建设“新十大专项”,就是打造城市景点化的具体项目。农村要实现集中有序块状建房,并全面推广《衢州市农房设计通用图集》,实现区域内农房风格造型的基本统一,与区域整体景观相得益彰。

  此外,“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和“四边三化”是打造现代田园城市最有效的举措,衢州各部门和乡镇干部全力以赴,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衢州的青山绿水。

  补齐农民增收短板 打好农业供给侧改革组合拳

  只有持之以恒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才能让农民收入增长得更快。

  2015年,衢州居民收入增速快于GDP,农村居民收入更是比上一年增长了10%,增速居全省之首。收入增幅第一的背后,是衢州以创新为引领,打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组合拳,创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天地。

  优供给,打造放心农业促进农业转型。衢江区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让放心农产品成为标志性品牌。去年,该区农产品检测合格率达到99.3%。衢江不断增加规模经营面积,1041个家庭农场应运而生。如今规模农田16.8万亩,占全区耕地的64.6%。这个大平台上走出来的就是衢江放心农产品。土地产出率提高后,全区“万元田”达到6.2万亩。

  抓创新,探路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如何破解环保和畜禽养殖产业协调发展这道生态难题?衢州尝试将养殖业与种植业有机结合,探索出一条畜牧业转型升级的生态循环之路。如今,衢州启动建设6个示范乡镇、12个示范园区、110个示范主体,探索畜禽粪污、秸秆等资源化利用的新模式。2015年推广应用以本地畜禽排泄物为原料的商品有机肥12.7万吨,资源化利用规模养殖场沼液总量300万吨。

  促增收,“旅游+农业”融合发展。衢州依托农业优势,把休闲农业文章做足,抓住“旅游+农业”这个切入点,融合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开化县利用森林覆盖率高达80%以上的优势,结合将全县打造成“国家东部公园”的发展机遇,大力发展向日葵、彩荷、油菜等特色观光农业。2015年衢州全面提高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含金量,累计建成休闲观光农业区(点)158个、面积14.02万亩,累计培育农家乐经营户2138家,民宿床位2.39万张,接待游客2210.22万人,营业收入10.9亿元,走出了绿色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补齐科技创新短板 培育新动能

  当前,通过科技创新加快改造衢州传统产业,尤为重要。

  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在上海张江高科核心区设立的衢州生物医药孵化基地内,目前已初步孵化了中兴集团生物医药等9家颇具潜力的生物医药企业。据悉,9个项目产业化预计总投资35亿元,全部达产预计可实现年产值510亿元。

  补短板,必先找准短板。衢州集聚区紧紧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通过共建创新载体,聚集科技、人才、项目等创新资源,补好创新平台建设滞后的短板。与中关村发展集团签约合作设立中关村协同创新投资基金,园区首期5000万元完成出资。引进筋斗云投资管理公司合作发起总规模50亿元的产业振兴基金。打造“创业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创新园”的完整孵化链条,慧谷科技孵化园、大学科技园科创中心、上海张江(衢州)孵化器等平台建设有序推进,累计建成孵化器面积9万平方米,入驻企业58家,仅去年就新增15家,成功孵化企业7家。近年来,集聚区内不少企业主动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从国内外引进高端科研人才,成立企业研究院,企业科技研发体系建设日趋完善。目前,该区集聚海内外高端人才300余名,引进“千人计划”人才31人,占全市的62.5%。

  为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衢州集聚区积极实施技术创新和专利战略,把专利工作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和支撑,引导和鼓励企业重视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专利保护作用。今年1月初,红五环集团与浙大农学院成立了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红五环茶业装备研究中心,名企高校强强联手,目前已拥有十多项茶机专利,其中红茶发酵机属于国内外首创,杀青理条机是茶行业内唯一达到6米的设备,目前两项发明都已在受理中。近两年来,衢州集聚区专利申请量以年均38%的速度在增长,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以年均103%的速度增长。

  补齐城市工作短板 让城市更美好

  近年来,城市建设管理“十大专项”让衢州面貌焕然一新。衢州将继续加快完善城市功能,让城市更美好,让市民更幸福。

  推进城区商贸发展,建设礼贤、大成等学校,兴建连接西区与老城区的人行景观桥,建设集体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体育健身中心,加快市区污水收集管网建设……今年以来,衢州市区城市建设“新十大专项”如火如荼地开展。

  城市建设“新十大专项”根据现代田园城市、国家休闲区、历史文化名城等城市定位,以延续历史文脉、回应社会关切、满足民生需求为出发点,通过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全面推进儒学文化产业示范区、信安湖公园、品质西区、十里长街改造提升、城市道路畅通、城区商贸提升、城市空间有机更新、城市治水治污、城市功能优化、衢江新区等项目建设,使中心城区更加精致紧凑、功能混用、结构优化、能级提升。

  “新十大专项”三年行动计划共包含10大类、33个项目、75个子项,原则上于2017年年底前全部完成。

  补齐全域旅游短板

  打造全域旅游

  衢州将抓住契机,迅速融入浙皖闽赣国家东部生态文明旅游区,将旅游真正发展成为衢州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在国家东部生态文明旅游区即将推进实施之际,衢州市精准定位,在现有基础上全力打造“全域旅游”,预计通过三年时间努力,加快形成衢州“休闲游”“古城游”“乡村游”等主打品牌,大幅提升“南孔圣地·休闲衢州”旅游主题形象,把衢州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全域旅游目的地。

  2016年,衢州市按照“全域化、一体化、标准化、生态化、景区化”原则,把全市作为一个大景区,精心编制实施《衢州市全域旅游示范区规划》,以衢州中心城区为核心,以柯城和衢江为两大增长极,着力打造集休闲度假、文化创意、避暑养生、运动健身和商务会展于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形成衢州文化旅游综合服务枢纽,建成国际化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以孔子儒学文化区建设为载体,加快推进国家级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创建工作,加快建设古城文化旅游区。以烂柯山国家5A景区创建为抓手,加快培育一批重大文化旅游项目,着力建设集围棋文化、休闲养生、体验展示、山地运动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产业园。发挥衢州四省边际文化旅游集散中心优势,构建衢州与杭州西湖、安徽黄山、江西三清山、江西庐山、福建武夷山、淳安千岛湖六条文化旅游走廊,强化四省四地的文化旅游合作,共同构建区域文化旅游一体化格局。

  在旅游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上,衢州市将以“主客共享”为导向,以做深游客体验为重点,在旅游的“吃、住、行、厕、游、购、娱”旅游七要素上下足功夫。形成多元主题的休闲度假产品序列,大力提升衢州旅游的休闲度假功能,在长三角地区打造知名的全域旅游胜地。

  补齐公共服务短板

  增强获得感幸福感

  衢州将继续大力发展民生事业,扩大公共服务供给,切实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哪儿可提速就往哪儿发力!近年来,衢州市全面破除阻碍创新发展的“堵点”,大力推动“四单一网”建设。创新推进“便民方舟”“互联网+政务服务”,透过资源整合不断推动审批减障,释放改革活力,市本级行政权力精简率达60%,引来百姓纷纷点赞。

  衢州市大力打造的“便民方舟”,积极整合市本级涉及面广的便民服务事项集中进驻,使小中心变成了大中心,实现从企业向民生普惠。去年以来,55家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民生服务部门集中入驻市行政服务中心,开设210个窗口,行政许可事项进驻比例为97.2%,既能受理又能办理的比例为92.4%,实现了便民服务事项办理“一条龙”服务。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基础的线上智慧监管,不用纸质资料,不用多头跑,只要动动鼠标,资料就能通过网上流转到各部门处室,申报材料精简率在90%左右,大大提升了衢州的政务服务速度。

  近一年来,衢州市行政服务中心累计受理各类事项11.69万件,办结11.5万件,即办率达72.3%,42个部门481项主要职责在网上公布。全年1.6万人次参与群众满意度测评,行政服务中心满意率超九成。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49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