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建设浙江生态屏障,又要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绿色发展、转型发展是地处钱江源头的衢州的必由之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是:经济总量较小,产业结构偏重,高端人才匮乏。
如何补齐科技创新这块短板? 近年来,衢州市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主动对接和融入长江经济带,通过跨区域创建创新飞地,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为衢州营造“大环境”、建设“大配套”,深化“大协作”、打通“大通道”聚焦发力。
作为浙江省第一个跨行政区建设的创新“飞地”,最初竟出于一个突发奇想:2012年,市委书记陈新在杭州中央党校培训,环顾周边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心想:如果这里有一座属于衢州的大厦该有多好? 思绪在飞扬,“创新飞地”的构思在四处奔走、争取土地指标中开始描绘出最初的模样:2016年4月19日,投资3.2亿元建设的6.7万平方米的衢州海创园在杭州未来科技城旁边拔地而起。
衢州海创园与阿里巴巴总部只有两百米之隔的园区窗明几亮,巨大的蓝色落地玻璃外墙把园区衬托得格外显眼,并与一街之隔的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遥相呼应,不远处IT公园、恒生科技园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园正在建起,一派欣欣向荣。
在长三角经济带的中心,衢州下了一盘区位布局的“先手棋”: 这里是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借助高地产业集群优势,衢州有了一席之地:一边是人才和资本的高度聚合,一边是产业落地的广阔空间,衢州向杭州借智借人才借科技,“飞地”筑巢引凤效果逐步彰显。 浙江纽顿是衢州海创园内的一家企业,近日公司正在研发的治疗癫痫病植入性神经刺激器项目,已获得天使基金3200万元,完成A轮融资,公司估值8000万元。“未来,衢州将是我第二个家。”
浙江纽顿医疗副总裁陈新蕾说,“我们将把医疗设备生产线落户在衢州。” 以海创园“创新飞地”为首的异地聚才模式,让衢州在激烈的人才争夺战中抢占发展先机。
开园一年多,衢州海创园已招引91个项目,其中产业项目63个,金融基金项目28个;达成入驻意向企业35家,涵盖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先进制造装备等新产业项目,已落地衢州的项目总投资额达23亿元。
、园区负责人、杭州衢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蕾介绍,今年3月,衢州市国资委与杭州未来科技城管委会签订合作协议,打造杭州和衢州山海协作的升级版——双方成立衢州海创园联合管委会;给予入驻衢州海创园的企业“同城同待遇”,可享受余杭区人才、项目、金融等政策;并为衢州海创园入驻的高层次人才提供子女入学、医疗服务等便利……研发总部入驻海创园不仅享受以上待遇,产业落地衢州还可享受衢州优惠政策。如评上或引进“国千”“省千”给予奖励津贴,住房保障的租赁津贴;还包括创业启动资金奖励、财政奖励、租金补助,设备资助等。
衢州海创园开园一年多来已招引91个项目,其中产业项目63个,金融基金项目28个;入驻企业包括纽顿、优橙科技、纸箱哥、镭蒙机器人等,达成入驻意向企业35家,涵盖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先进制造装备项目,目前落地衢州的项目总投资额达23亿元。 预计未来三年,衢州海创园将为衢州创造出税收3000万元以上,培育国千、省千5人以上,培育主板、创业板、新三板挂牌企业5家以上。 在衢州海创园旁边,占地51亩土地的衢州海创园二期正在规划中,这里将成为衢州创业创新的新高地。 在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国内生物医药专业人才的集聚地。
衢州跨区域对接上海张江,打开了接轨世界生物医药领先技术的“钥匙”。从2013年底开始,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另辟蹊径,巧建“飞地”,在上海张江建设了“衢州生物医药孵化基地”。 如今,上海基地内,国产肺炎疫苗等一批比肩国际生物医药巨头的项目正在研制中;有望彻底治愈乙肝、丙肝的新药即将达到中试水平;通过一滴血,一滴尿、一滴唾液就能采集人体数千个生理指标,并能快速检测出人体病变的最新科技即将面世……衢州都有了实验室,与之相对应的,是一个个落户在衢州的中试和产业化基地,一个从研发到中试再到产业化的科技创新链条正在形成。
借助衢州海创园、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孵化园等“引智”平台,短期内已集聚了60多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浙江省“千人计划”人才带着高端项目回归创业。 “孵化在杭州,产业在衢州;研发在上海,生产在衢州,新科技、新产业通过创新‘飞地’的孵化,为衢州所用,这给衢州的未来提供了无限可能。”衢州市委书记陈新说。
今年,衢州又在北京、深圳等地加快构建人才引进的前沿阵地。乘着发展机遇的东风,地处钱江源头的衢州正以绿色发展为底色,不断开辟“两山”实践新路径。 插上科技创新的翅膀,衢州正积极打造电子化学品、新材料、光伏、生物医药等4个500亿级产业,对接创新飞地,拉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