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过去的2017年,衢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的重要嘱托,进一步深入践行“两山”理论,抓紧抓紧再抓紧,落实落实再落实,经济、生态、改革、民生、党建五张报表均呈现不少亮点。本报从今天起推出“对话2017”系列报道,以访谈形式呈现成就,总结经验,展望未来。
记者 鲍涵 通讯员 余峰
2016年以来,我市深入开展了以“一窗受理、一套标准、一网通办、一站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最多跑一次”改革试点,我市的改革经验得到时任省长车俊的高度肯定并向全省推广。
据了解,市级35个部门所有审批事项共1359项,其中“最多跑一次”事项1324项,占97.4%;已实现“一窗受理”事项1139项,占83.8%。截至10月底,中心累计共受理各类审批事项60.2万件,办结59.6万件,其中即办件45.4万件,共有8575人次参与群众测评,满意率达99.9%。
我市“最多跑一次”改革如何开展,如何落地?如何向基层延伸改革红利?本报记者独家专访市行政服务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洪寒月。
记者:突破以往体制藩篱困难重重,我市是如何“最多跑一次”,并让改革落地的?
洪寒月:改革中,我们把群众办事最集中、内容过程相对复杂的几百上千个事项,按关联度区分梳理,重塑业务板块,整合形成“投资项目审批、不动产交易登记、商事登记、公安户籍车管出入境、公积金业务”等6大板块,依托浙江政务服务网,开发运用“一窗式”综合受理、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和企业注册登记联合审批等平台,按“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模式运行。同时,我市已将“最多跑一次”工作纳入各级政府、部门相关考核,确保改革落地,百姓获利。
记者:“最多跑一次”改革已在我市开花结果。除城区外,我们是如何将该项工作延伸至乡镇、村一级的?
洪寒月:推进“最多跑一次”向基层延伸,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我市目前正在开展的基层治理“四个平台”建设工作。近年以来,我市全面启动基层治理“四个平台”建设,并按照“制度+技术”“线上+线下”“网络+网格”的思路,把“最多跑一次”改革与“四个平台”建设相融合。
同时,我市创新启用“叮盯钉”智慧联动APP为基层网格神经元,构建“受理、分流、交办、协同、处置、督办、考核”一体化的大闭环体系,从而实现平台人员扁平管理,事件交办协同联办,事件处置全程闭环,处置过程溯源可查,全程钉钉跟踪督办,实现“一网覆盖、智慧联动”,切实解决了事在乡里与权在县里的矛盾问题,让村民们在家也能享受到“最多跑一次”改革带来的红利。
记者:都说“最多跑一次”给百姓带来了方便,那么能否简单地介绍下,百姓方便在哪?
洪寒月:改革确实给老百姓办理审批事项带来了方便,群众的满意度提升也是我们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到底方便在哪?我打个比方,原来市民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需到部门办理完开具无房证明、网签前置后,再分别到国土、住建、财税窗口办理,现在无房证明、网签全部自助办理,再由国土“一个窗口”受理。从原来3个窗口跑8次变为1个窗口跑1次,原来提交3套材料变为提交1套材料,时间也从原来的数日变为如今的六十分钟内办理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