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今天凌晨2时40分,常山县大桥头乡农民宁雨水家灯火通明。一辆医务车在门口停下,3名来自衢化医院的眼科医生匆匆进屋。20分钟后,他们离开时,手提箱里多了一对晶亮的眼角膜。
角膜的主人是宁雨水的父亲,今年86岁的宁龙仔。“这是父亲多年来的心愿。”宁雨水哽咽着说,凌晨1时20分父亲过世,他按照父亲的遗愿拨通了衢化医院眼科医生罗浩的电话。
时针拨回4年前的2009年4月29日,宁龙仔正在读初三的孙子小宁,在大扫除中不慎被扫把柄戳中眼睛,右眼眼角膜破碎,必须进行移植。但医院没有现成的眼角膜,移植手术只能延迟。
对于世代务农的宁家来说,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小宁,背负着几代人的期望。等待的日子里,宁龙仔不止一次地向家人、医生要求,把自己的眼角膜移植给孙子,大家多次劝阻,加上政策不允许,未能如愿。
转机始于一次闲聊。宁雨水夫妻在当地一家纸箱厂打工,边上小卖部的店主兰小敏,是一名人体器官义务劝捐者。听说小宁的事情后,她联系到浙江省人体器官捐献志愿服务总队队长朱强荣,请求帮忙。
2009年6月17日,小宁终于等来了眼角膜,手术两个星期后右眼恢复视力。一个多月的揪心煎熬,让宁龙仔对帮助孙子的好心人愈加感激,就在孙子重见光明的那一刻,他暗下决定:自己走后,也要捐出眼角膜。
但在农村,器官捐献一时还无法让人接受。2011年,宁龙仔被一辆电动车撞倒昏迷,他苏醒后把儿女们和兰小敏叫到病床边,述说自己想捐献眼角膜的事。儿子和孙子表示支持,但3个女儿觉得老人活着时没享什么福,走了还要从他身上拿东西,心里难受。
家人拗不过老人的坚持,2011年11月,宁龙仔正式成为一名眼角膜捐献志愿者。当时为宁龙仔做眼睛检查的罗浩医生,对老人说过的话记忆犹新:“如果没有好心人的捐献,我孙子就不会有一双好眼睛。我要走了,也要给别人留一双好眼睛。碰上困难,大家互拉一把,日子都会过好点。”
下午5时30分,记者拨通罗浩医生的电话,询问宁老的眼角膜是否已移植。“因为年纪大了,宁老的角膜不能进行直接移植,但可以进行板层角膜移植。”罗浩说,医院正在寻找有需要的患者,尽快为老人传递这份光明和温暖。
爱心在传递,宁龙仔感恩社会回报他人的故事还没有结束,本报记者将继续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