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午,吃完午餐,打扫好家中的卫生后,家住柯城区信安街道紫荆花苑小区的叶水英拎着垃圾袋,走出家门,来到楼道口的垃圾桶边上。“吃完的剩饭剩菜属于厨余垃圾,可乐瓶属于可回收垃圾,两样垃圾要分开丢进垃圾桶。”叶水英分门别类把垃圾扔进相应垃圾桶。
“垃圾分类做起来还蛮简单的,只要稍微注意一点就可以了。每个楼道口都有标识清晰的垃圾桶,倒垃圾很方便。”叶水英笑着对记者说,这个办法挺环保,还方便居民,一举多得。
从2015年10月开始,衢州市开始推进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探索居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处理模式。将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其它垃圾”四类,在处理过程中实行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和利用。目前,我市投入使用垃圾分类运输车8辆,开辟垃圾分类专线4条,用以满足垃圾分类运输。
在乡村,垃圾分类工作也已深入人心。衢江区高家镇湖仁村,宽敞村道干净整洁,家家户户门口都摆放着一绿一红两个垃圾桶,上面还清晰地标着数字。村干部说,村里自创管理举措,每只垃圾桶都有“身份证”,“一户一号”,可以清楚地知道每家每户实行垃圾分类的情况并进行积分评比。
同时,村中还建起了太阳能垃圾堆肥房,鼓励大家将可堆肥的餐厨垃圾直接用于施肥外,还引导村民将部分可生产肥料的生活垃圾投进堆肥房,“加工”成的有机肥,用于种菜、种树等。进行垃圾分类减量资源化处理后,村里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生活垃圾实现了就地还田消纳。
“看到家门口的环境一天天变好,一些曾搬到城里的村民又回村定居了。”村民汪大爷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