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姜安琪实习生王雯丽通讯员杨恬俞仲英
“福大伯,我们社区的水塔和火车有什么关系?”“从前过年时火车站也会人挤人吗?”……7月5日,在柯城区府山街道城站社区举办的“从蒸汽机车到高铁时代,喜看衢州铁路飞跃发展”讲座后,小朋友们好奇地向74岁的朱金福提问。从蒸汽机车到动车高铁时代,从50平方米的站房到7200平方米的火车站,铁路的变迁,给衢州人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蒸汽机时代:老铁路改变衢州主城区交通布局
朱金福退休后住在城站社区,作为一个老衢州,他精通衢州历史文化,擅长讲述衢州变迁史,这天,应城站社区和市图书馆之邀,他给城站社区辖区内铁路系统退休党员、放暑假的小朋友们讲述衢州铁路的变迁。
“要说衢州铁路的变迁史,还得从1933年12月28日说起,那天,途经衢州的杭江铁路(今浙赣铁路浙江段)正式建成通车,衢州历史上从此有了火车,这一天是衢州铁路发展史的开始。”朱金福说,杭江铁路建了4年,火车的牵引动力是蒸汽,动力小,速度慢,是客货混合车。
“小时候我们顽皮得很,哪都会去玩,也喜欢看火车,喜欢听火车鸣笛和开过时‘况且况且’的声音,有时碰上司机放蒸汽,衣服都会被打湿。”朱金福回忆。
1958年,16岁的朱金福前往杭州参加省运动会,这是他第一次坐火车。那时火车分为慢车和快车,从衢州发往杭州的列车一天两班,坐上慢车去杭州,足足要9个多小时。慢车和快车在速度上没有区别,唯一的不同之处就是前者停靠的小站较多。他还记得,到杭州的慢车票价是4.71元,快车票价5.6元,这笔车费在当时算得上昂贵,快车上的乘客往往寥寥无几。
两年后,朱金福有了一段在铁路线上工作的经历——在铁路南昌电务站上做学徒工。虽然时间不长,但这段经历也给他留下了铁路情结。
朱金福说,铁路是衢州城市建设和城市文化的重要部分,衢州城区的交通布局也受到当时火车站区位的影响。
1933年杭江铁路通车时,火车站只有一个约50平方米的站房,就是现在衢州会展中心的位置。杭江线开通后,商店、旅馆、茶店、运输行等渐渐聚集到火车站周边,这里的商业得到了发展,原处于主城区以外的火车站渐渐成为人口集聚区。因为火车站位置正好处在大、小南门之间的城外,为了方便出行,人们在上街的南端城墙挖开一个缺口,后来被称为“新城门”,又在护城河(现南湖)上架起了一道木桥,与火车站直接贯通,是为南湖桥。
1990年前后,为了连接城区与火车站,东立交、中立交、西立交相继修建,这三座立交桥后来演变成了三条贯通衢州南北的马路,也带来了今天南区与老城区的一体化发展。
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时代:铁路速度迈向新纪元
随着时间推移,蒸汽机车渐渐被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代替。改革开放后,因为社会的快速发展,大批学生、务工人员流向全国,铁路运力需求量增大,1995年,浙赣线复线建成通车,铁路由单线改双线,班次增加,火车时速也提到80公里。
进入21世纪后,铁路线上的变化日新月异。2006年,浙赣铁路完成电气化改造,并入沪昆线,时速达到200公里。
与此同时,浙赣线衢州段完成“截弯取直”,城区段南移。新火车站投入使用后,三座立交桥被拆除填平,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原来的铁路路基,变成了现在的带状公园,供老百姓休闲娱乐,原火车站所在地也变为现在的商业中心。
在府山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附近,尚留有一座圆柱形水塔,它用泥砖砌成。7月5日,记者在府山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附近看到,有关部门正在对这座水塔进行保护。在朱金福眼中,这座水塔是老火车站的一处地标,是铁路南移后所遗存的建筑物中历史最悠久的了。“这种水塔是供蒸汽机车加水用的,县级站才有,在我印象中,这已经是衢州第三四代水塔了,解放前我记得是在铁架上放着一个小铁桶,很简陋。”朱金福说。
让朱金福感到自豪的是,衢州铁路在21世纪高歌猛进,不断迎来新的突破。2007年,第一列动车组正式通车,从衢州到杭州只需2个多小时;2014年,杭长高铁竣工投入使用,衢城进入高铁时代,从衢州到杭州的最快时间缩短到1个多小时。包括九景衢铁路、衢宁铁路等“六线三枢纽”铁路工程相继在衢州动工,铁路线上的变化还在继续。
“铁路的变迁深刻影响了衢州,给衢州人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朱金福说,“昨天我妻子去北京,高铁只要7个小时,这种速度换作以前,怎么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