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

首页>地方频道>衢州>民生

走应用型发展道路是生存之本

   临近毕业,衢州学院2012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王宇,却一点儿也不为找工作担心。“从大二开始,我就有两个身份——衢州学院学生和红五环班学员。”王宇告诉记者。王宇所在的专业是衢州学院与红五环公司联合设计培养的,前两年在衢州学院学习,第三年进入西安交通大学学习,第四年在红五环公司实习就业。“不仅就业有保障,而且能与行业职业前沿无缝对接。”该校类似的校企深度联合培养专业还有“万向硅峰班”“镇海炼化班”等。

  衢州学院前身是浙江工业大学浙西分校,由国企巨化集团举办,校企合作的办学传统悠久。2010年,学校升本后强化了自身“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走应用型发展道路正是衢州学院作为新建本科高校的生存战略,也是学校的发展战略。”衢州学院党委书记胡建新表示。

  为了厘清应用型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思路,学校每年都会举行“应用型高校建设四说”活动:院长“说学院”、教学副院长“说教学管理”、系主任“说专业”、教师“说课程”。已参加完“四说”的外国语学院商务英语系主任陈建红说:“培养具有化工、机械等工科背景的应用型外语专业复合人才就是学校未来外语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努力方向。”

  建工学院今年刚引进的两名博士生,一上班就被学校派往城建局挂职,参与衢州市城市建设具体规划。建工学院院长李燕认为,通过让这些未来的专业骨干教师参与地方城建规划,待他们回校时就清楚专业应用型建设向哪方面发力,从而实现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无缝对接。

  据介绍,衢州学院所有本科专业实行校地、校企“双负责人制”,与学校有协同关系的企业高级工程师和董事长参与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制定。“专业怎么设,人才怎么培养,用人单位一定要亲身参与进来。”胡建新态度很坚决。红五环集团的研究院院长、高级工程师蒋建江,是学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校外导师,也是双负责人之一。他说:“这种模式的人才培养更能适应当前的实体经济,缩短学生在企业的适应期,也有利于他们的职业规划。”

  学校还注重创设政府、行业、产业和企业参与的各种协同平台,让学生“在实践参与中长见识或提前就业”。该校建工学院与中科院合作成立了“古工程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联合研究中心”,积极参与古遗址、古建筑的修复保护工作。今年暑期,建工学院的廖小辉博士马不停蹄地带领学生团队奔忙在龙游石窟、江郎山、烂柯山做古遗址保护研究工作。2013级土木专业学生范璐鑫参与了该项目,他表示,“课本上学习的知识太浅显,经常跟老师到野外实践,不仅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还磨炼了我们的意志,有了这份经历,毕业证上多了很多含金量”。

  不少学生在跟着教师与企业开展项目合作时就被企业“挖走”。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师顾能华在为浙江纪超自动化公司开发新仪器产品时,他的好几名学生因在研发、编程、设计能力等方面表现出的天赋和潜力,还没毕业就被企业录用。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44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