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苏州以一场别开生面的“换位跑一次”行动,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党员干部化身办事群众或经营主体,沉浸式体验业务办理,全力疏通发展堵点、化解痛点、消除难点。看似简单的身份转换,实则蕴含着苏州对发展的深度思索与不懈追求。
人们不禁好奇,苏州究竟能借此“跑”出什么?
苏州,作为经济发展的佼佼者,主动开展“换位跑一次”行动,彰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在城市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苏州深知营商环境的重要性。秉持“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少跑腿、省时间、少折腾”的理念,苏州不断自我加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回顾苏州的发展历程,务实肯干、创新创业的精神贯穿始终。20世纪,苏州凭借“四千四万”精神,开展“敲门式招商”,铸就了乡镇企业的辉煌,“苏南模式”声名远扬。如今,苏州各级领导干部依然花大量时间投入招商、跑项目,直接服务企业,务实精神一脉相承。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苏州敢为人先。全国首个提出“亲商、安商、富商”理念,率先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将企业开办时间缩至“半天办结”,高频事项100%实现“不见面审批”,做到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这些创新举措,充分展现了苏州勇于突破的特质。
“换位跑一次”行动覆盖教育、政务服务等多个领域,延续了苏州的务实与创新。党员干部深入政务大厅、便民窗口,与群众和企业交流,全程陪同办理业务,查找并解决问题。在金融领域,市委金融办干部走进银行,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高新区科创局通过优化举措,将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办理时限缩短近30%;相城区资规分局针对不动产登记问题研讨方案,助力服务升级;黄桥街道通过“线上联审+容缺受理”,将施工证许可审批时限从10天压缩至1天。
便民服务同样展现行动温度。姑苏区党员干部深入一线,推动惠企便民政策落地;相城区北桥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增设“老年人专窗”,安排志愿者指导;昆山市委党校门口花坛缩减宽度1.3米,实现人车分流,获市民点赞。这1.3米的“退让”,让出了便捷,赢得了民心。
苏州“换位跑一次”行动,不是简单的体验活动,而是自我革新、自我提升的契机。苏州用一次次“奔跑”,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量”与“质”的飞跃,跑出了对企业的热忱,跑出了对民生的温度,跑出了问题的解决之道,跑出了服务的优化升级,跑出了发展的全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