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州,1469000代表着什么?
是146.9万经营主体繁星涌现,绘就出的一幅蓬勃向上的发展画卷;是一位又一位企业家的拼搏身影交织,照亮了徐州高质量发展的奋进之路。
这其中有顶天立地的百强企业,它们发挥示范、领军作用;有矢志创新的新锐企业,它们不断创新、开拓奇迹;有自立自强的中小企业,它们保持韧性、活力满满……
1469000中的每一位,都代表着徐州的“面孔”,其中蕴含的企业家精神,汇聚成徐州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底气和强大韧劲。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1月23日,2024年度徐州经济风云人物颁奖活动荣耀启幕,让我们以城市之名,向企业家致敬,为企业家喝彩!
“双向奔赴”的默契
过去一年是徐州改革发展进程中不平凡的一年。
全市上下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交出了一份不负期望、厚重提气的成绩单。
2024年,徐州净增“四上”企业1670家,4家企业上榜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净增高新技术企业超200家,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79家,入选省独角兽企业4家、瞪羚企业33家……
一串串亮眼的数字背后,是全市上下共同奋斗的结果,也是城市和企业“同频共振”“双向奔赴”的默契:
徐工机械坚持国内国际双循环路线,国内市场稳扎稳打,海外市场再创新高,为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江苏新春兴以其废电池——再生铅工艺能效水平入围国家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
恩华药业深耕中枢神经药物领域,深入布局生物医药、医疗器械领域,站上生物医药的创新风口;
先导电科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光伏、半导体、精密光学等领域,成为解决国内关键材料领域“卡脖子”问题的中坚力量……
紧扣时代脉搏,把握发展大势,敢于创新、勇于开拓的企业家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为徐州打造现代化的产业体系,积累了殷厚的产业“家底”,筑牢了城市发展的坚固基石。
企业向新向高攀登,引领“343”创新产业集群走出一条“四链融合”的新路,徐州这座城市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释放出强大的产业势能。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增强经济活力,关键在人,关键在企业家。经营主体有信心了,企业家有信心了,经济基本盘就稳得住。
近年来,我市连续举办徐州经济风云人物颁奖活动,积极为企业家“搭舞台”“创氛围”,让优秀企业家站上“C位”,将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落到实处。
“我们将始终把企业家当自家人、把企业事当自家事”“努力为企业铺设‘黄金跑道’,让企业家朋友都有沉甸甸的获得感幸福感”……徐州经济风云人物颁奖活动上的一句句暖心话语,体现了徐州这座城市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满满诚意和鲜明态度。
激发企业活力,关键在于提振企业信心,鼓励其甩开膀子、迈开步子,使徐州这座城市在创新的浪潮中动能澎湃。
从“蝶变新生”到“换道超车”:利民控股集团旗下两家企业双双获得2024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走在行业前列;江苏上达半导体专注研发显示驱动IC覆晶薄膜封装基板(COF),成为国内主要厂商,跻身江苏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从“推陈出新”到“强势突围”: 弘元新材料(徐州)成功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不断推动整个N型光伏产业链生态系统发展;鼎驰科技拥有专利40余项,知识产权300余件,以数字科技之力赢得竞争力……
一个又一个企业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一群“敢为天下先”的企业家,正在以开拓进取、奋力拼搏的精神一次又一次刷新城市高度,让这座“老工业城市”焕发出创新创业的持久活力。
携手共进“企”新程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对徐州而言,企业始终是全市高质量发展主引擎。
而企业拔节生长的背后,是徐州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始终坚持“高看一眼、厚爱三分”的稳稳托举。
《徐州市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徐州市2024年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重点任务》《关于全面推行涉企行政合规制度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方案》……一系列文件的出台,从“全要素”视角谋划,构建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常态化开展“贴心交流、暖心服务、真心惠企”服务企业活动,基层高频事项“一平台办理”实现镇(街道)全覆盖,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23条”……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以周到贴心的服务激发企业内生动力与活力。
畅通民营企业诉求表达渠道,打响“政企交融汇”“作风会客厅”品牌;树牢珍惜每一家经营主体理念,制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实施方案……在2025徐州两会,“深耕营商环境建设”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
这不仅是一场关于企业成长的故事,更是徐州这座城市与企业家携手同行、一往无前的生动实践。
今天,一座城致敬一群人,一群人惠及一座城!徐州与企业家的精彩故事,如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永不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