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

首页>地方频道>绍兴>要闻

“河城共生”描摹运河人文新景象

建好一条河,提升一座城。

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2023年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东运河文化园考察时强调,大运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绍兴市、越城区牢记总书记嘱托,持续加强对大运河的原真保护、活态传承、活化利用,不断为古老大运河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原真保护,守好运河根脉

浙东运河(越城段)全长44.4公里,现存水工遗产、相关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57处。“老石板、老石碑、老石亭、老牌坊、老台门,这些运河文化的珍稀资源被很好地保留,真的挺难得的。”市民田颖住在迎恩门风情水街旁,晚上,一家三口经常踩着水街的石板走上一圈,“古运河在脚下流淌,青石狮子还在,古桥还在,它们都迎来了新生。”“以迎恩桥为首,所有的古桥修复都没有使用新石材,为还原一块青石板,足足等了半年。”原迎恩门工程建设处处长吴维江说。

如此用心,只为留存运河文化遗存的“原汁原味”。

这几年,越城聚焦浙东运河(越城段)保护工作,探索形成了一套以运河遗产保护为目的、与运河生态维护相统一、同运河沿线风情相协调的运河保护管理模式。“原则就是‘最大保护,最小干预’。”越城区委宣传部有关人士说。

比如,加强文物系统性保护。建立健全文物安全长效管理机制,厘清了运河沿线属地镇街、部门单位责任,形成了日常监管、应急响应、督查整改的闭环管理体系。借助“文物智慧管家”平台,大运河上22座古桥被实时监测,只为保障文物安全。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对运河沿线白塔寺、来王殿、药王庙、司马温公祠等历史遗存进行修缮,迎恩门、上大路、阳明故里、书圣故里等运河两岸历史街区也被“微改造精提升”。“最大程度地保持了运河风貌的原真性、完整性、延续性。”区委宣传部有关人士说。

留存文化印痕,离不开水网安全。近年来,越城以河湖长制为引领,将运河防汛抗洪的功能与城市景观充分结合,实现了运河环境景观的提颜增质。对运河五云绿岛段等破损河坎修旧如旧的同时,还对河道进行疏浚清淤、砌坎修复,优化提升河湖堤岸风貌。

运河水上黄金游线开通在即。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治水,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始终占据重要地位。如何治,越城也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比如,出台运河区域保护整治规范,建立多部门联动执法机制,建成全省首个无人机县域自动巡河系统,实现24小时智慧巡河。在浙东运河流域的梅龙湖和迪荡湖,实施单体水域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的水域生态修复项目,“水下森林”让河湖生态系统实现了良性运转。数据显示,最近三年,浙东运河国控断面水质均稳定在三类及以上,水质优良率保持100%。

“要以‘生态运河’为目标,全面深化碧水行动,加强断面水质监测管控,提质增效‘污水零直排区’,统筹开展水下生态治理、农村水系整治、重点河道清淤、破损坡岸修复,迭代升级无人机自动巡河系统,做精做亮‘治水一件事’等场景品牌。”几天前,在浙东运河文化园考察时,越城区委主要领导向有关部门提出要求。

活态传承,留住运河记忆

与长城、故宫等“静态的文化遗产”不同,浙东运河是线性的、活态的、流动的文化遗产。这也意味着,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刚性”冲突与矛盾不可避免。“要处理好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必须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越城区有关人士认为。

指导思想定了,一条规划原则就清晰了:充分发挥运河水脉与城市文脉交融优势,系统梳理运河沿线文化资源,深入挖掘文化价值内涵,持续擦亮城市文化的“运河名片”。

激发运河文化创造力。越城不断深化文化基因激活工程,现已梳理出传统木船制作技艺、黄酒酿制技艺等运河非遗项目9项。培育运河主题非物质文化研究传承基地,聚焦迎恩门、上大路、黄酒小镇等运河沿线重点区域,开设越窑青瓷、铜镜等河畔风物非遗展示鉴赏区、集聚区,连片打造运河文化、运河记忆、运河艺术集中展示地。

打造运河文化品牌力。如今在越城,以运河文化为主线的活动载体越来越多——深化“古城四季”文商旅主题活动,精心打磨“运河乡愁 烟火古城”古城过大年、山阴城隍庙会、陆游文化节等节会名片,开展“运河之夜 星空影院”公益电影放映活动,创新推出运河“City boat”、运河龙舟赛、运河水上婚礼、运河诗会等特色民俗活动,以运河文化赋能“人文经济学”越城实践。来自区文旅集团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全区累计接待游客1411.7万人次,同比增长24.26%。

“研学大运河”受到追捧。记者从区委宣传部了解到,目前,越城结合乌篷船制作、漆扇、竹编画等传统技艺,已系统开发“博物馆奇妙夜”、链上运河骑行等主题研学体验课程100余套,串联黄酒小镇、迎恩门水街等制定运河主题研学线路30余条。据统计,今年3月至今,参与打卡人数已超4万人次,初步形成运河研学运营体系。

“浙东运河是人民的运河,要通过在中小学开设运河专题课程、开展运河专题研学等,鼓励引导社会各界加入到保护运河、宣传运河的行列中来,推动形成‘爱我运河、参与有我’的良好氛围。”越城区有关人士说。

创新利用,讲好运河故事

“建好一条河,提升一座城”,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产业破局、文旅破圈、协同破题。“浙东运河是古代的经济主动脉,也必将成为现代的共富河。推动运河盛景重现,需要将‘运河’深度融入越城的发展。”越城区有关人士认为。

打造宜业的运河。近年来,越城锚定打造国家级文化产业平台目标,深化文旅、文创、文博功能区块,以全国一流标准运营管理浙东运河博物馆,高标准建成开放浙东淡水鱼馆。数据显示,开馆至今,浙东运河博物馆累计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单日最高客流量达5000人次;淡水鱼馆开放首日游客量突破1500人次,此后日均客流量在400人次左右。“浙东运河文化园招商运营已全面推进,目前已有‘运河学院’‘运河BOX’等一批潮流创意项目入驻,真正做到了以‘文气’引‘商气’、以‘商气’聚‘人气’。”越城区城市发展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贤良说。

打造宜游的运河。以运河为纽带,越城正在开发建设“1+3+X”水上黄金游线,重点打造东线(迪荡—东鉴湖)、西线(浙东运河文化园—黄酒小镇)、北线(迪荡—高铁北站)3条精品游线。“预计9月底,西线展示段将试运营。”越城区交通运输局港航科负责人史向阳说,X条“水上黄金游线”也很有特色:沿岸将通过光影技术运用,宋韵水上婚礼、运河集市、水上摇橹等主题场景打造,实现古城水陆互动、文旅相融,全景式打造具有水城特色的大运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带。

打造幸福的运河。聚焦群众美好生活需求,以总投资390亿元的“河城共生”项目为引领,越城正整合沿线古城镇、老街区“山水、路桥、民居、园林”等文化资源,推动运河文化与千年古城深度融合。目前,将重点做好解放路“唤醒计划”、“茶饮、小吃、酒吧”三条特色街区开街、绍兴儿童公园改造提升等一批文旅项目。“要合理布局旅游休闲、商贸居住、民生改善等功能业态,深入实施‘河城共生’项目,描摹好运河人文新景象,推动‘一河五片’全面绽放,激活运河人文与城市经济共生共荣、共享共融的新活力。”越城区委有关领导说。

河城共生,全域共富。千年大运河承载着民心,流向远方。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28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