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城北园区,正深入贯彻落实“新春第一会”精神,锚定“五年四百亿、省级高新区”奋斗目标,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向“新”而行、向“高”而攀、向“优”而进,以产业项目的攻坚突破,抢占新质生产力“新赛道”,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向“新”而行,蓄势聚能招商引资
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勇于开辟新路才能集聚发展动能。围绕四个新赛道、五大未来产业,城北园区将深化与专业招商机构战略合作,着力招引智能制造、未来材料、高端汽配、电子显示等领域的龙头企业和链主企业,抓紧谋划一批、扎实推进一批具有支撑性、带动性、引领性的产业投资项目落地,营造开放韧性的产业生态,为园区后续持续增长埋下新引线,并加大光电显示、电子标签、先进智能工业空调、美妆包材等产业链上下游招引力度。积极探索“产业+项目+基金”招商模式,引入专业的基金管理机构,撬动科创项目转化落地,形成科创项目集聚的“热带雨林”效应,催生经济发展新动能。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政策体系,并匹配优质要素资源,加快吸引一批园区特色产业上下游的核心配套企业和重大项目进驻。今年,城北园区将力争完成5亿元以上项目和3000万美元以上签约项目15个,亿元以上签约项目33个。
■向“高”而攀,提质焕新载体平台
载体平台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勇于攀登高峰才能叠加聚变效应。城北园区将加快推进暖通交易中心正式投入运营,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在综合设计、数字化转型、零碳城市建设等方面共建共享,驱动暖通空调产业向“新”向“绿”。盘活用好科创中心大楼二期,集成金融、科创、基金、保险、财管、法务,以及人才招引、项目审批、数字管理、产权交易等专业化服务,促成一批科技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科创型企业和项目进驻孵化,构建多层次、全链条、点线面一体的科技企业服务高地,力争园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0家。积极对接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地,借助协会机构的资源优势和牵引作用,打造一批实实在在的创新创业平台,促进创新要素流动共享,释放最大效益。
■向“优”而进,精耕厚植营商沃土
营商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吸铁石”,勇于革新优势才能创造双向奔赴。城北园区也将采用“线上+线下”“请进来+走出去”“自学+领学”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双专”队伍学习探索资本、链主、场景、平台等招商新打法,培养一批精通招商引资、善抓项目建设的行家里手。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七大专项行动”,清理妨碍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加快形成安全、减污、降碳、增长协同机制,让企业集中精力投资加码、扩产上新。深化项目服务“双专AB岗”责任制,推动华汽、永盛等二期项目实质性开工,工业集中区六期(二期)在建项目竣工投产,广嘉新材料、德逸铝业等在推项目落地落实。同时,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树立“唯项目论英雄、凭实绩定奖惩”的鲜明导向,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面落实“周晒、月点、季评、年考”工作机制,推动签约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加快实现入规纳统,年内规上企业达到180家。
项目攻坚号角已吹响,城北园区将始终挺膺担当、躬身实干,比学赶超、争先进位,为谱写“强富美高”新靖江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鲍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