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法治书记”进村记
“‘法治书记’进俺村,俺们就像一家人,教俺学法不违法,安民心……”在江苏省新沂市马陵山镇高原村文化大舞台上,4名村民打着快板,敲着铜钹,用最朴实的乡音表演着自创的“三句半”,围在台下的村民不时鼓掌喝彩。
台下的一位年轻警察,瘦高的个头,厚重的眉毛,一边发放普法和反诈宣传单页,一边和村民互动交流,他走到哪里大家就围在哪里,忙得不亦乐乎。这个小伙是新沂市公安局马陵山派出所民警杨曙荦,也是公安派驻高原村的“法治书记”,因为名字比较拗口,刚来时总有人叫错,熟悉后大家便亲热地喊他“小杨”。
高原村现有村民545户,耕地面积少,经济基础薄弱,治安环境复杂。为掌握全村居民家庭情况,4年前,杨曙荦到任后就一家一家跑、一户一户“认门结亲”,手绘的户籍信息图具体到每一户每一人。
最近,杨曙荦来到村民老黄家中“定类专访”,老黄家新盖的小平房已经完工。去年6月,杨曙荦走访发现,老黄常年在外务工,想回老家生活,房子却已塌陷,两个孩子只能借住在邻居家。杨曙荦立即和村干部会商,征得新沂市公安局和村委会帮助,及时解决了老黄住房难题。
聚焦“无警、无案、无诉、无访”的“四无”法治乡村建设目标,杨曙荦总结出一套“一心、二靠、三访”工作法,即“党建核心,依靠村组干部、依靠党员代表,定量走访、定期回访、定类专访”。据了解,新沂市公安局近年先后遴选364名民警担任村级“法治书记”,参与村级平安法治创建,每周驻村开展法治活动,着力营造和谐村居氛围。
高原村主要产业是种植板栗和蔬菜大棚,最多的纠纷就是土地边界纠纷。在板栗树丰收的季节,杨曙荦带着自己编写的土地纠纷案例故事,奔忙在田间地头,用最“接地气”的话和村民聊天,像讲故事一样阐释案例。村民如果有纠纷或疑问,杨曙荦现场调解,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虽然不大识字,故事还是能听懂的,一对比就知道自己的做法对不对了。”村民朱大爷说,自己种植板栗树6年了,曾和邻家发生过激烈冲突,正在板栗园走访的杨曙荦飞奔过来劝解。朱大爷不服气,杨曙荦便和他席地而坐,耐心地聊家常、讲案例。之后,朱大爷再也没有跟邻居争执过。
在高原村“法治书记”工作室内,分别用“蓝黄绿”3色包裹的文件,整齐地摆放在书桌上。根据乡村纠纷特点,杨曙荦搜集到30多个经典案例,编排成故事,并按照严重程度用3色分类,成为他定分止争的“秘密武器”。4年来,他先后举办法治宣讲课70余次,八成以上村民借阅过法治书屋里的书籍。
高原村党总支书记杨洪志说,“法治书记”进村,村民法治意识大大增强,矛盾纠纷减少了,恶习陋习不见了,村里基本没啥警情和案件了。
“扑下身子把老百姓当成自家亲戚,你会觉得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杨曙荦感慨。如今,村民们口口相传的“要帮忙,找小杨”便是对他工作的最大认可。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年12月26日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