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左右逢源 刚柔并济
马鞍山 开放联动奏响协同发展最强音
马鞍山,是一座“左右逢源”“刚柔并济”的开放之城。地处长三角地区几何中心,是南京、合肥都市圈的“双圈城市”。
区位优势尽显,汇聚强劲动能。近年来,马鞍山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一“马”当先,着力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提升交通运输互联互通水平,充分发挥水运优势实现江海联运。趁机起势,奋力打造活力足的长三角“白菜心”。
通江达海,万吨级深水良港正“扬帆”
马鞍山市内,长江穿城而过,港口水运发达。
12月5日,在马鞍山市郑蒲港新区,安徽境内长江以北唯一的万吨级深水港——郑蒲港,航运货轮来往穿梭,龙门吊升降腾挪,一片繁忙。与此同时,安徽飞远国际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的集装箱货车正开往郑蒲港码头堆场,这些集装箱将被吊装到船上,出口至国外各地。
“我们承接了马鞍山综保区内多家企业国外进口原材料入区物流业务。集装箱货车每天进出综保区上百车次,出口的产品主要为白色家电、火车轮毂等。”安徽飞远国际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邢梁说。
综保区集货、郑蒲港出运,这被称为“区港联动”新模式。“区港联动”的新模式加快了郑蒲港打造安徽江海联运枢纽中心的目标。近年来,郑蒲港疏货能力大幅提升,2022年郑蒲港—福州江阴港江海直达航线开通,郑蒲港成为安徽省首家开通江海直达航线集装箱港口。此外,郑蒲港至上海港的内贸定期班轮也已经开通。
截至目前,郑蒲港完成件散货吞吐量约184万吨。2023年1月至11月,完成集装箱吞吐量约4万标箱,同比增长106.19%。
综保区外贸物流渠道也充分拓宽,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推动马鞍山市及周边地区外贸企业利用马鞍山综保区区港联动功能优势开展进出口业务,加快建成综保区优势产业和功能平台。今年上半年,外贸进出口完成10亿美元,同比增长64.1%。
除了“区港联动”,郑蒲港与铁路专线也有联动。
距离郑蒲港码头不远处,就是郑蒲港货运铁路专线终点场站。郑蒲港铁路是安徽省首条建成投运的疏港铁路专用线,同时也是首个建成的铁水联运工程。
郑蒲港货运铁路专线终点场站距港口仅4公里的距离,全站共4条1050米到发线,3条货物装卸线,能容纳超过100辆货车2000箱20英尺标准集装箱作业。今年前三季度,郑蒲港铁路专线的货物吞吐量已达20.06万吨,同比增长369.8%,累计发送集装箱6710箱,完成了全年货运目标。
未来,铁路还将直接进港。郑蒲港铁路具备开展铁水联运、连接中欧班列基础。在郑蒲港新区的推动下,郑蒲港码头和郑蒲港铁路正在推进打通“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问题。
以“路”破局,互联互通按下“加速键”
冬日暖阳下,在巢马城际铁路马鞍山公铁两用长江大桥,施工现场热火朝天。
巢马城际铁路北接合杭高铁,东联宁安客专,是马鞍山与省会合肥的直接联通线,作为安徽省首条省市共建的城际铁路项目,它将在皖江两岸建起一条快速新通道,进一步拉近合肥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的时空距离。
“马鞍山公铁两用长江大桥上层为双向六车道城市快速路,下层为四线铁路,其中,两线为巢马城际铁路,另外两线为预留铁路。”中铁大桥局巢马一标项目副经理王海涛介绍,马鞍山公铁两用长江大桥是巢马城际铁路的控制性工程。
作为世界首座双主跨超千米的三塔斜拉桥、世界最大跨度三塔斜拉桥、世界最长联钢桁梁斜拉桥,马鞍山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工程规模大,科技含量高,施工环境复杂,施工难度大,创下桥梁建设多项世界之最。
日前,马鞍山公铁两用长江大桥主塔Z3号墩开始挂设斜拉索,这标志着这座世界最大跨度的三塔斜拉桥开始进入斜拉索挂索和钢梁悬臂架设施工新阶段。巢马城际铁路项目建成后,将方便沿线群众出行,对全面融入长三角具有重要意义,持续提升马鞍山与南京、合肥等周边城市交通运输互联互通水平。
融入长三角,交通是先行官。12月5日,在宁马慈湖公交枢纽场站,马鞍山市民蒲先生为宁马跨省公交车点赞。
“投币3元即可乘坐707路公交车到达南京的亲戚家,吃了饭当天就可以乘公交车回家。”蒲先生说。
马鞍山与南京地域相连,是南京“一小时都市圈”重要的节点城市。近年来,马鞍山市以省际毗邻地区融合发展为突破口,加快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毗邻公交的发展,提升群众出行的幸福感、获得感。
“市民在马鞍山主城区就能坐上去南京的公交车,真正实现了宁马‘无缝换乘’。”马鞍山市公交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许志海说,宁马城际公交枢纽在今年6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马鞍山市公交集团125路和南京江宁公交集团707路、867路、892路同步入驻。
身处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两圈”叠加区,马鞍山以“路”破局,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随着一条条线路、一项项工程建设完成,马鞍山全面提升了交通运输水平。
攻坚“七未”,重大项目提速提效
日前,在马鞍山市深马慈湖高新科技产业园项目,数栋厂房已封顶,其余厂房内,工人正在抓紧施工。其实,这个产业园曾经属于“七未”项目,但如今建设得如火如荼,完全没有了往日的困扰。
重大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器”“压舱石”。近年来,马鞍山针对洽谈未签约、签约未开工、开工未竣工、在建未入库、竣工未投产、投产未上规、上规未达产等“七未”项目的集中攻坚行动取得成效。
“建设初期,因为公司领导班子成员换届等原因,耽误了项目工期。后来管委会约谈了我们公司,我们加快了项目建设速度,已经将整体工期抢回来了。”马鞍山深业慈湖科技产业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卫东说。
深马慈湖高新科技产业园项目用地约200亩,总投资约25亿元,项目一期于今年8月15日正式开工,目前第一施工区部分楼厂房已封顶,预计今年年底全部封顶,明年4月整体竣工,第二施工区部分楼栋基础已开挖,预计明年10月整体竣工。项目全面建成运营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2亿元。
“加快深马慈湖高新科技产业园项目建设速度,能让招引的企业能更快地入驻。”慈湖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胡罗晨说,两个月前,马鞍山深业慈湖科技产业园有限公司已全面启动招商工作,明年4月份项目竣工后,企业就可以直接入驻。
“如果项目建设推进效率低,会直接对园区整体招商工作和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胡罗晨说,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慈湖高新区成立领导小组工作专班,全面梳理盘点园区“七未”项目,开展集中攻坚行动。
在郑蒲港新区的中联重科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一座座标准化厂房已经拔地而起。与深马慈湖高新科技产业园项目一样,它也曾属于“七未”项目。现在,该项目预计今年年底就能建设完成,明年2月份进行试生产。
土质不符合建设要求,是中联重科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大大延缓了项目进度。该项目是一个重工业厂房的项目,设备的荷载相对来讲比较大,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比较高。
郑蒲港新区管委会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进行了对接协调。从马鞍山、和县相关地区协调黄黏土的资源,对现场进行了换填。
今年,郑蒲港新区还搭建了智慧园区平台,从经济运行、项目入库到工程建设等实行全过程监管,从勘探设计、产线优化到要素供给等提供全流程保障。已梳理摸排新区82家企业228个问题,实行清单式销号、闭环式化解。
中联重科智能装备制造等8个50亿元以上项目加快建设投产,宝明科技复合铜箔生产等5个50亿元以上项目签约落地……在马鞍山市集中攻坚“七未”项目的举措下,数据显示,今年前10月,全市省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达96%,超序时进度12.7个百分点,重点项目开工率、竣工率分别为102.9%、116.4%。
开放联动,锐意攻坚。马鞍山正扬起高质量发展的风帆,勇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排头兵,奋力打造活力足的“白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