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

首页>地方频道>宣城>要闻

宣城“五个一”深入推进质量强链行动赋能提质

今年以来,宣城市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把质量作为增强产业竞争力、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切入点,聚焦全市“2+3+4”产业链深入开展“质量强链 助企赋能”行动,围绕“产业升级、品牌建设、企业创新、基础支撑”等方面,着力提升全市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截至目前,我市两家企业(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和安徽益佳通电池有限公司)入选长三角国际品牌创新案例,16家企业获批皖美品牌示范企业,设置质量培训站点3个,创建质量技术创新联合体3个,参与科研院所10个,解决质量问题43个。

制定“一整套”项目方案。成立质量强链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制定《安徽省高端装备制造业质量强链行动方案》,与发改、科技、工信等6部门联合制定《宣城市重点产业质量强链行动方案》及《宣城市高端装备制造业质量强链工作方案》。各县市区结合地方产业至少选取一个“质量强链”项目,推进产业链质量升级。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展质量强链项目7个,涵盖7个产业,924家企业,设立质量强链专项资金57万元。

构建“一体化”指标体系。与省质量品牌促会等机构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形成《宣城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质量强链调研报告》《郎溪县纺织新材料产业质量调研报告》等4篇产业质量调研报告,绘制质量问题图谱,构建包含经济、质量管理、质量基础设施、研发技术、环保等5大项29小项质量强链指标体系,针对性开展质量技术攻关、质量管理、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品牌建设。

打造“一站式”基础平台。依托国家电动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安徽)等质检机构,打造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持续加强建设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中心(质量小站)建设,推动皖南电机等龙头企业与第三方技术机构共同组建质量技术创新联合体。截至目前,共建成线上线下平台12个。同时,全力推进长三角(宣城)产业合作区建设,围绕区域主要产业探索建立“一地六县”质量管理人才共享、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共享、质量监管交叉互查和首席质量官联席4项协同机制。

提供“一条龙”技术服务。充分发挥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知识产权、注册登记等综合职能。实施发明专利倍增行动和领导干部包保重点企业发明专利“清零提升”行动,高端装备及耐磨铸件产业专利导航服务基地被确定为安徽省专利导航服务基地,1-4月授权发明专利增速居全省第一。印发《宣城市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和国际产品认证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新增管理体系认证证书19个;指导安徽皖南新维电机有限公司、安徽省凤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应升钢管制造有限公司参与起草4项国家标准;开展“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活动,帮助安徽皖南新维电机有限公司建标扩项2项,解决产业计量痛点;带动165家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

开展“一系列”质量攻关。通过调研和项目技术需求征集,形成了质量问题清单、质量攻关项目清单和质量政策工具清单共37个。推动链内企业与大连理工大学、省质检院、省质量品牌促进会等科研院所建立质量伙伴关系,发挥链主企业头雁作用,引领供应商共同开展质量攻关,例如围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以安徽皖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链主企业,带动供应商开展外协配套件质量控制研究,解决机械密封、铸件等外购件品控问题。推动新维电机产品交付周期从原来的20天下降至15天,产品一次交检合格率从98.64%上升到99.16%,产值同比增长14%。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24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