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杜晨薇
处于张江科学城核心位置的“科学之门”东西双塔,如今是上海最高的双子塔。负责该区域商办综合体开发运营的上海张江科学之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昨天上午在浦东新区领取了全新的营业执照。执照上并没有像以往那样,标注具体的经营范围,而是标明:企业可以自主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的经营范围信息,则可以扫描右上角的二维码查看。
上海推出优化营商环境7.0版行动方案的当天,浦东新区出台的今年首部管理措施《浦东新区深化企业经营范围登记改革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正式开始实施。这意味着,浦东将在全国率先开展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改革。“改革后我们可以更便捷地开展跨界融合业态,无需反复跑办事大厅变更营业执照上的经营范围。”上海张江科学之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管凤华说。
长期以来,经营范围变更都是企业涉及较多的营业执照登记事项之一。2023年,浦东共受理企业变更申请约4万户次,其中涉及经营范围变更事项约1万余户次,占比高达四分之一。新的改革措施推出将进一步强化企业经营的自主性,有利于企业开展跨界经营、创新经营。
企业跨界经营更便捷
上海张江科学之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经营范围改革的首批获益企业之一。管凤华说,公司在接下来的招商中,有可能会涉及租赁式公寓、酒店、文化场馆、户外场地等各类经营业态,有些甚至是当下想象不到的复合业态。“放在过去,如果经营范围里有遗漏,就需要去线下办理变更登记。这需要企业携带营业执照原件到登记机关办理,从企业内部准备申请材料到领取新的营业执照,至少需要两三天。”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注册许可分局注册许可四科科长蔡文灏说。
《若干规定》推出后,首次明确了“企业仅需将许可经营项目及主营项目向登记机关申请经营范围登记,其他经营项目由企业通过‘一网通办’平台或者‘上海企业登记在线’平台自主展示。自主展示的经营范围发生变动的,由企业主动调整展示信息,无需向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若干规定》还优化了照面记载方式,今后,由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市场监管局登记管辖的新设或变更经营范围的企业,所有经营项目都将浓缩到照面上的一个二维码——“经营主体身份码”中。以“身份码”为枢纽,企业、政府部门、社会第三人等可以通过扫码第一时间了解企业最新经营范围等信息。
此外,“身份码”还打通了综合监管功能,目前,浦东餐饮行业内的“身份码”已汇集了区市场监管局、区应急管理局、区城管执法局等多部门的监管数据,下一步,还将向更多行业发展,不断建立跨部门综合监管应用场景,助力打造更为稳定、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蔡文灏介绍,此次推出的改革对标国际先进经验及做法。“比如,新加坡标准行业分类(SSIC)下,当地企业登记仅需选择主营业务和次要业务两项即可。未来,如果浦东的企业拟增加的经营项目不是公司的主营项目,也不涉及许可事项,只需登录相关申报平台,在线勾选需自主展示的经营项目,一键提交就能完成经营范围的调整。”
经营范围有了特色目录
近年来,经营范围登记规范化改革实现了登记规范和登记标准的全国统一,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经营主体对经营范围也存在一些特色需求。
例如,上海浦东新区三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拟将“三林三绝”之一的刺绣等非遗文化及产品经营项目体现于经营范围,但在当下规范表述目录中只能以“工艺美术品及收藏品零售、批发”来登记注册;上海三林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拟在经营范围中添加“瓜界”闻名的三林崩瓜销售,但只能勾选“食用农产品批发”或“新鲜水果零售、批发”的经营条目。
上海浦东新区三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玉珍告诉记者,标明特色经营范围,有利于企业经营。“客户一看就知道我们经营哪些特色传统文化项目、销售哪些具体商品,对我们的信赖感会更强。”
为了解决企业的切实需求,《若干规定》首创了特色项目一键展示服务,明确“在经营范围规范表述目录的基础上,编制特色经营项目表述目录”。特别选取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新终端、制造业和“3+6”产业体系等上海正在抢占新赛道的新兴行业及文化传媒等差异化个性化特征强烈的传统行业纳入首批试点,共计91项项目纳入首批试点目录。
现在,经营主体可以自主展示各经营项目的具体活动项目,由企业通过“一网通办”平台或者“上海企业登记在线”平台一键勾选、自主展示。比如,在经营项目“工艺美术品及收藏品零售(象牙及其制品除外)”下可选择子目录“三林刺绣零售”“三林瓷刻零售”等,“食用农产品零售”下可选择“南汇8424西瓜零售”“三林崩瓜零售”等。
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注册许可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举实现了经营范围登记标准化与经营主体经营活动个性化的有机结合,今后,浦东还将根据市场、企业需求,对相关项目进行动态更新,助力企业打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