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淮阴区坚持工业强区战略不动摇、锚定‘双百’创建目标不动摇,聚焦GDP和工业总产值“双千亿”目标,持续掀起大兴工业的新热潮,充分激发新型工业化强大动能,挺起经济发展的脊梁,将新型工业化之“机”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之“势”,努力实现产业竞争和经济发展的新突破。”
聚焦转型升级,做强工业强区“硬盘”。该区坚持改旧与立新并举,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降本增效,培育新质生产力。2023年,新招引亿元以上工业项目62个,其中50亿元以上4个、10亿元以上9个;工业投资达143.27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29.18%;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43.9%,同比增长4.66%。开展“智改数转”项目53个,获批省星级上云企业27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1家、省企业技术中心2家,新增市级以上绿色工厂4家,新增列统企业40家。
推动研发创新,做精工业强区“芯片”。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工业强区,关键是科技创新。淮阴区坚持“无科技、不工业”,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研发活动全覆盖,支持行业龙头企业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攻坚突破一批关键核心共性技术。以“科创+产业”为导向,持续加强产业政策、财税政策与科技政策配套衔接,更大力度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同时,助推优质中小企业加快成长、提档升级,着力打造一批专注细分领域、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优、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管理体系完善的专精特新企业,让“小块头”释放大能量,通过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带动区内更多企业转型升级。2023年,该区创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38家、市级以上瞪羚企业11家、科技上市企业1家,全年新增市级以上潜在独角兽企业2家。全区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7家,有效期内高企数达105家。
建强园区载体,做优工业强区“主板”。经济发展的重点在产业,产业发展的阵地在园区。淮阴区把淮安高新区、淮安农科园两大国家级平台作为抢占新赛道、培育新动能的优势载体,持续深化开发园区改革,在集聚创新资源、激发创新活力上下功夫。加快推进“筑巢引凤”“腾笼换鸟”,不断提升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把园区打造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全面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蓄势聚能、加速突破。以国家高新区为载体,打造“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产业基地”一体化孵育链条。目前,全区拥有国家级众创空间2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省级科创载体4个、省级“两站三中心”21个、市级“两站三中心”171个、市级孵化器2个、市级科创综合体2个,科创平台集群效应进一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