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

首页>地方频道>舟山>要闻

从全国首艘江海直达船看舟山如何驶向“深蓝”

  2017年12月8日下午2时,浙江增洲造船有限公司1号船台上,一艘蓝体红底,名为“江海直达1”的散货船迅速滑向身后的海面。

  谁能想到,这艘看起来与其他散货船没多大区别的“江海直达1”,却是我国建造的首艘江海直达船。这些年,这艘船经历了什么?发生了哪些故事?

  一艘船见证一座城市发展。我们沿着这艘船的航迹,从中梳理这十年舟山海洋经济的发展轨迹。

  江海联运船的“远航故事”

  舟山开阔的国际航道上,一艘艘货船汇聚,竞相驶往目的港……舟山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江海联运在线”数据中心大屏上,铺展着一幅幅货畅其流的生动画卷。

  9月16日上午,记者点开“船位查询”界面,找到“江海联运”,能清楚看到“江海直达1”号轮的具体坐标。从航行轨迹来看,它已从嵊泗马迹山出发驶往上海,目前正在长江口。

  舟山人戚文标是“江海直达1”号轮的现任船长。“现在舟山江海联运信息水平真是一流,而我们这艘船,水准更是一流,首航深入过长江、降桅过了南京长江大桥、直达马鞍山。”戚文标自豪地说,在退休前能成为这艘船的船长,倍感荣幸。

  “江海直达1”号轮,长154米、宽24米、吃水9.1米、载重量2.2万吨,是我国建造的首艘江海直达船,具备“宜江”“适海”“先进”“经济”四大特点。

  与传统海进江船舶相比,一条全新设计的折叠桅杆,让它成功穿过南京长江大桥,成为该桥有史以来通过的最大载重吨位的海轮。而扁平的船底,使其可在特定区域、特定航线顺利安全航行,中间无须减载、装卸。

  方兢曾是“江海直达1”号轮的第二任船长,2018年至2019年在船上待了8个月,现在是浙江新一海海运有限公司经营业务部副部长。回忆过往,方兢对“江海直达1”号轮的性能记忆犹新。

  有一次在白茆沙水道,遇到浓雾,“江海直达1”号接受VTS指令择地抛锚。当浓雾散去,方兢与船员们惊奇地发现,狭长的水道上,诸多船只像长跑比赛出发前的运动员一样,离得很近。据说,2艘50米宽的货船在最窄处交会时,在浮标范围以内2船几乎就是肩擦肩了。

  雾散后,得到通航指令,顷刻间,江上交通变得繁忙复杂。“江海直达1”号船员们利用良好的船艺操纵船舶,快速起锚、加强瞭望,“见缝插针”地找到最佳行驶路径,凭借船舶启动速度和转向快等特点,顺利安全驶入上行航道。按方兢的说法,“当时是直接‘横穿人行道’,跑赢了众多江船”。

  在方兢的印象里,江里基本上没有空旷地带,船舶行驶时除了风险、还是风险。因此,过岛礁区、船舶密集区及船舶进出港时,方兢都坚守在驾驶台上。“有些海进江船舶虽说能顺利过弯道,但下一关,它们的吃水或许就不够了。”方兢说,“江海直达1”号轮有2万吨,但吃水仅9米,灵活度甚至跟5000吨级海船差不多,按舟山话说,这艘船是“叫得应”。

  有20多年海运从业经历的方兢,更是见证了江海联运对长江航运业的“颠覆”。

  “之前,我干的内贸船都是海船,载重2万吨的船能开到太仓、南通就知足了,然后由小型散货船分装过驳进长江,这个过程很慢,又会增加费用和粉尘污染。”方兢说,现在,江海直达船全程无需卸载转驳,节约了许多成本,大大提高了转运效率,真正做到了“安全、快速、清洁、高效”。

  自2018年首航以来,“江海直达1”号轮已执行了226个航次,总航程65748海里,总运量480.19万吨。而这几年,随着“江海直达17”“江海直达19”“顺新801”“锦源融和”江海直达船相继投运,我市运力规模达到7.6万载重吨。预计到明年,江海联运船舶数量将达12艘,船队总运力18万载重吨。

  这十年,舟山海洋经济动力澎湃

  从“江海直达1”号轮首航到江海联运船舶数量将达12艘,这仅是舟山海洋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海纳百川”,才能“有容乃大”。

  这十年,舟山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认真践行“八八战略”,抢抓建设海洋强国、浙江海洋经济示范区等重大机遇,坚持以新区、自贸区等国家战略为引领,大力发展现代海洋产业,开辟了一片新蓝海。

  这十年,海洋强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在这里叠加交汇,经略海洋先行示范区的舟山,攻坚克难,实干争先,认真践行之,不断奋斗之。

  这十年,舟山海洋经济增加值从443亿元扩大到1159亿元,占GDP比重从64.2%提高到68%,成为全国海洋经济比重最高的地级市之一。

  这十年,在新旧动能转换中,舟山海洋产业迸发出无穷动力。   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高端船舶和海工装备制造取得突破,高附加值装备修理业务不断拓展,4家船企跻身全球十大修船厂,修船份额占全国1/3以上。现代渔业做深做优全产业链,其中远洋渔业产量达67.6万吨,占全国比重达22%。

  世界一流强港,在此不断“成长”。货物吞吐量突破6亿吨,运力规模增至833万载重吨。水路货运企业、水运辅助企业、国际航运及辅助企业超600家,企业数量居全国沿海地级市首位。2021年,舟山港域实现石油、天然气及制品吞吐量1.33亿吨,跃居中国油气吞吐量第一大港。

  在舟山的第三大岛——六横岛,如今氢能正被应用示范,开通舟山首条氢能公交示范线,建成运营首座加氢站,打造海洋特色氢能产业体系……未来,这里将建成我市氢能全产业链示范试点和清洁能源产业岛。

  这些年,以氢能为特色,舟山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着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布局建设光电、风电、氢能、储能装备制造、蓝碳五大产业链。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和海洋电子信息产业,推进高性能树脂、高端新材料等项目建设,航空航天特种装备、机器人系统集成装备、海上卫星运营等项目相继落户。

  一艘艘船迎着朝阳扬帆起航,或像满载而归的船只返回港湾……正在建设中的东海实验室建筑整体外形设计,让人产生无限遐想。今年5月初,东海实验室被正式纳入浙江省第三批省实验室,我市成为浙江省第4个拥有省实验室的地级市。

  锚定高水平建设现代海洋城市目标,建设高能级海洋科技创新平台,是舟山未来产业的重点孵化器,这也是舟山深耕东海、走向深海的又一次实践。

  这十年,坚持海洋经济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舟山着力打造高能级产业平台,持续提升省级开发区(园区)能级,建成远洋渔业基地等若干特色产业基地和水产、螺杆等特色小微产业园区。同时,科学实施海域海岛开发,坚持“一岛一功能、多岛强功能”,持续深化金塘、六横等功能岛谋划建设,开展“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

  驶向“深蓝”,着眼全球产业发展大势,舟山依托资源禀赋,精心谋划,深思熟虑,聚力打造绿色石化、能源贸易消费结算、现代海洋渔业、海洋旅游、现代船舶、海洋电子信息、现代航空、海事服务、清洁能源与装备等九大产业链,全力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铁路梦,舟山正走在实现的路上。随着甬舟铁路及甬舟高速复线加快建设,舟山连接海陆、贯通东部、辐射长江、面向世界的区位优势更加突显。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跳出舟山看舟山,面朝大海向海图强,舟山十年,其势已成!

  《舟山日报》上的“深蓝印迹”

  2013年1月24日,《舟山日报》刊发《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这是党的十八大提出海洋强国战略以后,我国颁布的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战略性区域规划,也是积极探索我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新路径、深入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又一重大举措。

  2015年9月30日,《舟山日报》刊发《宁波舟山港集团昨揭牌成立》。这标志着宁波舟山港实现了以资产为纽带的实质性一体化,我省海洋港口一体化发展又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2017年4月2日,《舟山日报》刊发《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定位为建设成为东部地区重要海上开放门户示范区、国际大宗商品贸易自由化先导区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资源配置基地。

  2017年9月19日,《舟山日报》刊发《首届世界油商大会昨在杭开幕》。首届世界油商大会旨在推动能源国际合作,吸引集聚更多国际油品企业来浙江投资兴业,加快建设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实现共赢发展。

  2019年2月12日,《舟山日报》刊发《铁路梦,舟山正走在实现的路上》。甬舟铁路,一直是这几年舟山百万军民期盼的民生民心工程。2018年,在北京召开的新建宁波至舟山铁路可行性研究评审会传来喜讯,甬舟铁路的大致轮廓已经勾勒。

  2021年12月1日,《舟山日报》刊发《我市首个千亿级产值企业诞生》。2021年1~10月浙石化加工原油2076万吨,实现产值1033亿元。这意味着,舟山工业历史上首个千亿级产值企业已诞生。

  2022年9月1日,《舟山日报》刊发《舟山跃居全球第五大加油港》,2020年为全球第六。未来3~5年,舟山港域计划加注量达到1000万吨,未来舟山的排名值得关注与期待。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43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