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带鱼室内养殖有望取得历史性突破。日前,在浙江省舟山市水产研究所养殖池内,来访者看到游弋自如的带鱼,背鳍飘逸如绸,三角形的头上长着一双亮眼。这些难得一见的活带鱼,经过2个多月的养殖,幼体已从20厘米长到40厘米,这标志着带鱼室内养殖的初获成功,为带鱼的人工繁育创造了可能。
东海带鱼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并与大黄鱼、小黄鱼、墨鱼一起,被称为东海四大著名海产。但由于环境污染,过度捕捞等原因,海洋渔业资源逐步退化,舟山市海洋渔业统计报表显示,舟山市带鱼产量最高年份是2001年,为21.57万吨。去年为12.09万吨。近年来尽管采取了休渔期、划定保护区等措施,但带鱼资源的恢复速度并不理想。
为此,有关方面开始研究人工养殖。目前,大黄鱼、小黄鱼、墨鱼都已在人工繁育技术上取得突破,但带鱼的情况比较特殊,当它被捕捞离水后,因外界压力突然变低,会迅速死亡。因此,国内一直没有人工养活带鱼的记录。
舟山市水产研究所从去年开始谋划带鱼人工养殖,主要方法是通过观察海上网箱,在上半年三四月份及时捕捉自动游进网箱的带鱼苗,把它们运到研究所养殖池内。去年曾捕捉到几十条带鱼苗,但运到目的地时已经夭折。
今年,该所科研人员改进了运输器具和方法,终于使300多条带鱼苗成活下来,成活率约50%,从而实现了从大海到人工饲养环境迁徙的重要突破。在人工饲养环境下,已从两个月前的20厘米,长到了现在的40多厘米。如果顺利,明年2月份,这批带鱼将进入性成熟期。
“如果能养到明年2月,下一步就可以实施亲体授精了。”舟山市水产研究所科研部副部长李伟业说,为鉴定带鱼品种,他们已邀请了上海相关机构和浙江省的鱼类专家,进行DNA测序和技术鉴定。
另据了解,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从2013年起,也开展了东海带鱼育苗科研项目,并取得一定成果。2015年秋季,该所研究人员用性腺成熟的带鱼,在海上进行人工受精,把受精卵移到室内,育出的带鱼苗成活了8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