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浙两省交界处,新安江蜿蜒流淌。新安江畔的黄山市与杭州市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推动下,上演了从“好邻居”到“好伙伴”的蝶变。随着产业协作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创新要素加速跨域流动,“1+1>2”的发展成果在新安江畔持续显现。
文旅合作跑出“加速度”
春意渐浓,沿着杭黄廊道一路欢歌前行,“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西湖,“黛瓦白墙映碧天”的宏村,还有山林里的“天然氧吧”、乡野间的诗意栖居、溪谷中的玩水秘境……
一条廊道连接名山名城,在这条黄金线路上,分布着6个5A级景区、50多个4A级景区,西湖、西溪湿地、千岛湖、古徽州文化旅游区、黄山风景区、西递·宏村等,无一不熠熠生辉。
去年5月22日,杭黄对话·首站临安——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跨省合作推进会在杭州市举办。黄山、杭州两市共商合作、共谋发展、共话未来,携手打造跨区域合作新典范。
而建设杭黄廊道只是杭黄两市不断深化文旅产业合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两地通过联合开发文旅产品、推广文旅路线、开展文旅合作,不断推动两地文旅产业发展。
在打造交文旅融合产品方面,共同打造的新安江—千岛湖皖浙省际航线入选国内水路旅游客运精品航线试点,已通过省级验收、待交通运输部终评;共建皖浙1号旅游风景道,实现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赢;组织向云端、皖浙1号旅游风景道等5个案例申报第二批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示范案例。
在文旅合作方面,去年,黄山向杭州市民推出“烟雨黄山自驾游”“诗画徽州研学游”“品味徽州康养游”三条精品线路及文旅优惠政策,并在“衢黄南饶鹰”文旅推介会(杭州)上发布。推出暑期14处4A级以上收费旅游景区对杭州市民门票半价优惠;发挥“新保资金”牵引作用,先后引进盛龙装饰纸、浙秀演艺谷等项目。双方联合开发“杭州宋韵、黄山明清”等主题线路,推出“西湖—千岛湖—黄山”国际研学产品;整合杭黄两地旅游资源,推出“黄山+千岛湖+杭州”高铁旅游计次票,串联起“名山秀水名城”精品旅游线路。
此外,两地还联合开展了“消费帮扶·E路杭行”杭黄共建银发经济共推绿色康养活动,围绕建设集健康管理、养老服务、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康养基地深化合作交流。
在拓宽城市合作广度深度、文旅产品、市场管理等关键处落子,杭黄两市在文旅产业各层面频繁互动,不断结出合作共赢新硕果。
产业合作“开花结果”
走进农夫山泉黄山工厂,智能生产线上,水处理、吹瓶、灌装、贴标等生产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一排排自动化设备开足马力生产……
2024年7月,总投资12.5亿元的农夫山泉黄山生产基地正式上线生产,2024年实现入规、产值6400万元,带动就业300余人,预计2025年产值达8亿元,不仅成为杭黄两地深化产业合作的生动典范,更实现了“生态水”向“经济水”的价值转化。
从“一江共护”走向“一域共富”,在“新安江模式”的引领下,黄山与杭州不仅致力于生态保护上的协同,更将目光投向了各产业领域的跨区域协同。2024年,全市新签浙江地区工业项目74个,协议投资额93.29亿元,其中杭黄两地合作签约(工业)项目31个,总投资超48.5亿元。目前,总投资10亿元的浙江盛龙高档新型装饰纸生产项目和多弗荣欣产业园正在抓紧建设。
为进一步推动区域合作向纵深发展,建立完善的杭黄绿色产业园“管委会+公司”市场化运营模式,从项目的前期洽谈、签约,到建设中的手续办理、要素保障,再到建成后的运营服务,建立起一整套高层级、高效率的项目服务机制。2024年,园内新签沪苏浙地区亿元以上项目4个,协议总投资额9.8亿元,目前,中安科创城一期已正式开园,这也意味着,区域合作之花在杭黄绿色产业园内结出硕果。
与此同时,我市积极赴浙江等地开展招商考察,对接软件产业项目等优质资源,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据统计,2024年新增数字化改造规上企业165户,目标完成率122.2%;累计实现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414户,实现率66.7%;黄山高新区和徽州经开区被评为省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建设省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7个;建成并发布黄山市工业互联网平台,获评2024年安徽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
在数字化转型取得显著成果的基础上,我市继续深化与杭州等地的产业链供应链对接活动,推进汽车电子与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交流合作,进一步打通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协作的堵点卡点,不断拓展延伸重点行业产业链。2024年,在黄山市、杭州市分别组织产业对接和考察交流活动,多家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中农未来(杭州)茶业多次来休宁县与新安源有机茶对接沟通,目前正在制定合作方案。
以生态保护为基石,在产业协作中坚守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培育新兴生态产业,让杭黄两市在产业协同发展的新篇章中熠熠生辉。
下一步,杭黄两市将以“双向飞地”建设为抓手,聚焦AI智能应用、数字经济、绿色食品、休闲度假等,不断探索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为实现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生态保护良性互动、打造美丽中国样板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