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生物多样性,你脑海里闪过的是什么?湿地、森林……其实在城市的“钢筋森林”里,也有随时发现生物多样性的可能。
近日,由市生态环境局、拱墅区人民政府指导,市生态环境宣教信息中心、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市生态环境局拱墅分局、市全民绿色行动促进会等共同主办的“自然在附近——探索楼下的生物多样性”系列活动开启,通过开展生物多样性科普课堂等活动,倡导企业、社区、家庭、居民共同参与社区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引导居民认识身边的“社区邻居”、了解生物多样性理念,倡导更多人参与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绿色志愿活动中来。
“大家知道我手里的这片叶子是什么植物吗?”现场,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自然观察员董军为“小黄帽”们带来一场生动有趣的植物科普——通过不同的体验方式,带领孩子们翻开大自然这本“百科全书”,解锁植物密码,让孩子们在“没有围墙的学校”里体会自然的美妙。
天色渐暗,活动还在继续。在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自然观察员沈旭、冯宁、张委委三位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踏上了通往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的研学之旅,通过观鸟、问答等方式,探索身边动物“邻居”的精彩故事。
“这是白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它们多栖息在江河、湖泊、水塘、溪流、水稻田和沼泽地带,主要以小型鱼类为食。白鹭对环境的要求很高,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杭州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白鹭。”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仔细观察芦苇荡中时而追逐玩耍、时而翻飞觅食的白鹭,通过望远镜,大家更清楚地探究到了鸟儿们独特的形态以及生活习性。
生物多样性格局的建设,需要汇集更多合力,让全民参与绿色行动、绿色志愿服务,共同维护城市生态。
生态环境部日前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特别将“全民行动”作为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行动之一。强调通过绿色志愿行动,宣传推广生物多样性概念,播撒绿色种子,串联起城市绿地,连接起不同生态系统;通过发动公众自觉参与生物多样性调研、科普等环保活动,打破传统科学研究界限,有效补充生物多样性本底资料,在实践中打开绿色志愿活动新局面。
“相信人与生物同框的画面将越来越多,城市会成为多样物种共享的乐园!”不少家长表示第一次带孩子来参加生物多样性的科普志愿活动,和孩子一起学到了很多之前不了解的生物多样性理念,希望以后能推出更多这样有趣又长知识的活动。
其实,像这样的生物多样性绿色志愿活动,5年来杭州已举办超1100场,其中研学活动超200次,让更多市民下楼见绿,感受万物竞发之美,让更多城市绿地、口袋公园,成为新植物“保育点”,成为百姓邂逅生物“邻居”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