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

首页>地方频道>丽水>要闻

丽水市万地爱心儿童福利院院长楼雅佳获评第十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守护500多名孤困儿童的“楼妈妈”

“祝贺‘楼妈妈’,您辛苦了!”“‘妈妈’最棒,我们爱您!”……3月4日,当得知“楼妈妈”获评第十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丽水市万地爱心儿童福利院院长楼雅佳手机微信群里不断被孩子们发来的信息刷屏。比起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楼雅佳坦言,更欣慰的是收到孩子们的暖心话语以及全社会对丽水儿童福利事业的肯定。

从21岁踏入福利院至今,26年的时光里,她成为500多名孤困儿童的“楼妈妈”,用爱与专业为这些“折翼天使”重塑人生。

用爱呵护孩子们向阳而生

“初到福利院工作时,面对唇裂、脑瘫、肢体残缺的孩子们,我也是手足无措。”楼雅佳说,她也曾因世俗压力打算离开,但当看到孩子们撕心裂肺哭喊着“妈妈别走”时,那种难舍、不忍、心疼的情绪萦绕着她,从此便下定决心要扎根福利院。

“这里的孩子几乎都是孤困儿童、特殊儿童,他们的童年满是伤痕,我只想尽自己的一份力给他们呵护、关爱。”楼雅佳说。此后的26年,她为孩子们换尿布、喂饭、洗澡、做康复,带他们运动、旅游、上学,甚至远赴外地寻医。

一名小儿麻痹症患儿小枫(化名),在楼雅佳的悉心陪护下赴京治疗,虽然过程艰辛,但在“楼妈妈”的照料下最终康复,并完成大学学业,如今已为人母。孩子的乳名“楼小楼”,正是对“楼妈妈”的深情致敬。

虽然如今院长的行政工作繁忙,但楼雅佳依旧坚持亲力亲为,去寝室帮助孩子洗漱,去餐厅看看孩子们有没有好好吃饭,用无私的爱给予孩子们“妈妈”的温暖。

“看着孩子们每天开开心心,茁壮成长,即使再忙再累,我心里也是欣慰的。”楼雅佳说,孩子们虽然心智稚嫩,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相通的,无微不至的呵护让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她为“楼妈妈”。26年来,这里没有孩子饿过肚子、生过褥疮,有的只是干净的笑脸和阳光下嬉闹的身影。

“添翼计划”为孩子们插上翅膀

为尽可能帮助更多特殊孩子成长,楼雅佳以“开门办院”的思路,着力打造“没有围墙的儿童福利院”。万地爱心儿童福利院在全省率先实行九县(市、区)孤残儿童集中代养育,成为全省首个“添翼计划”和首批儿童福利机构提质转型“双试点”,服务对象从全市孤儿逐渐拓展至困难家庭残疾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并向留守和流动儿童不断延伸。

2015年,福利院改造出10多间康复室,免费为贫困家庭残疾儿童提供3—9个月的集中养育和康复训练。2024年5月,由丽水万地集团捐建的二期康教中心——浙江民政康复指导中心、浙西南革命老区康复中心建成启用,6200多平方米的康教中心与浙江康复医院深度合作,不仅有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等专业科室,还专注于特殊教育与职业技能规划的深度探索,为孩子们铺设通往未来的坚实道路。

从2015年“添翼计划”首期的18人次,到2024年的187人次,近10年来,福利院通过实施这样一个又一个“添翼计划”,持续免费为7—18周岁的困难家庭重病和残疾儿童提供集中养育和康复训练。截至目前,受益儿童已达1131人次。

“这10年来,我们边干边摸索,致力让更多孩子受益,逐渐也形成了一套独具丽水特色的经验,吸引了全省乃至全国的目光。”楼雅佳说,这些年来,她不仅远赴江西、贵州、四川等地交流经验,而且还有大批外地福利院来丽水深入学习。

早已超越血缘的珍贵亲情

都说养儿不易,更何况是做500多名孩子的“妈妈”。这26年间,有温暖的日常呵护,有惊险的紧急抢救,有不舍的远行分别,虽然辛苦不易,但楼雅佳始终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因为她拥有这么多早已超越血缘的珍贵亲情。

翻开楼雅佳的手机相册,里面最多的就是与孩子们的合影。“这张照片是2022年,十几个在福利院长大的‘大孩子’带着他们的‘小孩子’从各地赶回来看我。那张是去年除夕夜,孩子们在我家里一起过年的场景。还有这张是孩子们亲手为我做的手工花、亲笔写的信……”提起孩子们,楼雅佳如数家珍。

“许多孩子在福利院的抚育下,不仅得到了很好的康复,还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学习了生活和工作技能,一步一步走上了人生的正轨,并融入社会,成家立业。他们很多孩子的小名都是我取的。”楼雅佳笑着说,虽然自己年纪还不老,但早已“儿孙满堂”,已经成为很多孩子的“楼奶奶”“楼外婆”。

寒来暑往,冬去春来,楼雅佳用26年的青春年华诠释了“母亲”最广义的定义,守护一批又一批的特殊儿童成长前行。她还牵头成立了“爱心志愿社”和“帮扶孤困儿童”主题党日活动基地,不断充实爱心队伍力量。“希望有更多人关心关爱这群特殊的孩子,也希望福利院只是孩子们人生中转的港湾,愿他们以后能够回归社会,自强独立,找到自己的幸福。”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18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