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首页>文化>文化热点

“梅花绽放在上海”,42年来首次!

  原标题:“梅花绽放在上海”,42年来首次!

  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竞梅”剧目将集中展演,最终评出15名获奖者

  ■17台“竞梅”剧目1.9万多张票中有30%作为公益票,票价在30元—80元。组委会积极探索票根经济,开发设计“梅花绽放在上海”主题文创产品,链接更多市场主体,提升梅花奖落地上海的附加值,延长消费链,更好推进上海首演首展首秀形成集聚效应

  3月25日,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新闻发布会在上海宣布,5月8日至21日,第十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终评活动在上海举办。

  来自11个戏曲剧种和话剧、舞剧等戏剧艺术门类的17位演员在上海进行17场展演,经评委现场观摩后,差额评出15名获奖者,5月21日将在上海文化广场举行的“中国戏剧梅花奖、曹禺戏剧文学奖颁奖晚会”中,与第26届曹禺戏剧文学奖的5部获奖剧作一同揭晓。这是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42年来首次落地上海。

  本届梅花奖产生了17名演员进入终评,包括戏曲演员14名、话剧演员2名、舞剧演员1名,其中有国家话剧院《四世同堂》演员秦海璐、上海歌舞团《朱鹮》演员朱洁静、上海京剧院《智取威虎山》演员蓝天。17名演员来自国家级、省市级重点院团以及基层和民营剧团。

  本届梅花奖入围终评的剧目充分体现“三并举”原则,既有整理改编传统戏,也有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整理改编传统剧目在本届终评中占比最大,包括京剧《铡判官》、昆剧《烂柯山》、秦腔《焚香记》等。新编历史剧湘剧《夫人如见》、蒲剧《精卫填海》等再现深入人心的历史人物和经典故事。现代戏京剧《智取威虎山》、曲剧《信仰》等实现红色题材的艺术表达。话剧《四世同堂》《主角》改编自家喻户晓的小说,保留原著精髓,实现作品内涵的戏剧升华。舞剧《朱鹮》传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梅花奖首度落地上海,将通过多种创新元素,进一步彰显上海这一国际大都市的文化魅力。活动以“梅花竞放、戏聚东方”为主题,除了17台“竞梅”剧目集中展演外,将开展34场演前导赏及演后谈、1场主题研讨会、1场获奖演员惠民演出等系列活动。5月22日,组委会将举办获奖演员座谈会和下基层慰问演出等。

  演出票务首次采用市场运营与惠民公益相结合的方式,吸引更多观众走进上海大剧院、上海文化广场、上戏实验剧院、上音歌剧院、上海天蟾逸夫舞台、上海宛平剧院、东方艺术中心、北外滩友邦大剧院、东·剧场、大上海剧场等10个展演场馆以及30多个学校、社区文化空间。“梅花绽放在上海”商圈快闪展形成全城开花、处处有戏的生动局面。

  上海市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夏煜静透露,17台“竞梅”剧目1.9万多张票中有30%作为公益票,票价在30元—80元。组委会积极探索票根经济,开发设计“梅花绽放在上海”主题文创产品,链接更多市场主体,提升梅花奖落地上海的附加值,延长消费链,更好推进上海首演首展首秀形成集聚效应。

  “演出的专业性、艺术性,和票房、上座率相辅相成,不能顾此失彼。上海做了多少年的工作,把文化消费做到全国最好。买票看戏,是上海最亮丽的风景线,是文化市场繁荣非常重要的标志。”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濮存昕说,“我愿意在5月做一名普通观众,与上海观众一起坐在台下,为竞逐梅花奖的演员们鼓掌。”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