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

首页>地方频道>盐城>要闻

我市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近年来,我市认真落实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部署要求,立足“两基地、两中心、一示范区”的目标定位,紧紧围绕59项目标指标,聚焦固体废物管理突出问题,不断深化固体废物领域管理体制改革,统筹推进生活领域固体废物、建筑垃圾、农业废弃物和工业固体废物等重点领域建设工作,“无废城市”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加强顶层设计

持续完善固体废物管理机制

积极推动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由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市城管局、市生态环境局分别牵头的新能源固体废物(废弃风电叶片、废弃光伏组件)、农业废弃物、生活和建筑垃圾、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四大工作专项组,督促指导各县(市、区)制定区域子方案,构建“无废城市”建设“1+4+11”方案体系,形成目标明确、分工合理、推进有力、衔接有序的全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体系。

我市将“无废城市”建设纳入年度污防攻坚考核工作体系,出台《盐城市2023年“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推进计划》,细化分解工作任务,建立“无废城市”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制度及信息报送制度,推动各项目标指标、项目建设任务按期完成。

我市持续完善固废管理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制定出台《盐城市餐厨废弃物管理实施办法》等管理文件,不断提升固体废物监管效能。

坚持“三化”协同

扎实推进固体废物多元共治

扎实开展生活垃圾源头减量,新建成垃圾“四分类”收集房(亭)455座、创成省级垃圾分类达标小区255个,“四分类”居民小区覆盖率进一步提升,全市开展农村垃圾分类的乡镇(街道)达到68个,占比达55%。积极推动工业绿色转型,31家企业创成省第四批“绿色工厂”,5家企业获批国家级“绿色工厂”,一般工业固废、工业危废产生强度实现零增长,通过清洁生产审核评估工业企业占比100%。

健全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全市共建设5座大型转运站,关停并转21座小型转运站,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提升至32%;加强农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完成2331个中小养殖场(户)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巡查指导,射阳县、亭湖区创成中央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白色污染”得到有效防控。

强化工业固体废物协同处置,加快推进国能(陈家港)龙源火电协同污泥处理中心项目、江苏森达热电20万吨/年协同焚烧处置污泥项目建设;强化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持续规范病死畜禽收集处置流程,落实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监管责任,全市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打造特色亮点

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模式

发挥国内首个废盐样品基因库数据和技术优势,以市国投环境科技公司6万吨/年废盐类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处置项目为应用案例,切实保障化工废盐的末端处置,推进化工废盐全过程规范化资源化利用。加快推进市静脉产业园生活垃圾飞灰、废酸、废盐协同利用处置工程项目建设,补齐“趋零填埋”和“循环经济助力减污降碳”的资源化利用短板,从根本上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生活垃圾飞灰“卡脖子”难题,积极争创国家区域废盐等特殊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中心。

以千亩及以上稻麦规模种植点和国省考断面、重点河道沿线为重点区域,推进稻麦秸秆离田综合利用。深入开展系列化无胶秸秆板产品研发,创立种、加、销一条龙青贮饲料社会化服务模式。

强化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监管,依托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将1322家危险废物产生单位、26家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纳入省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监控系统进行管理,建立危险废物平台管理月通报工作制度,先后发布7期《盐城市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监控系统运行监督管理工作动态》,交办系统预警问题、系统巡查发现问题等977个,督促企业完成整改971个。

加强宣传引导

营造全民共建良好文化氛围

认真落实《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2023年度“无废城市”建设宣传方案>的通知》工作要求,市生态环境局、市城管局、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利用网络、广播、电视、报纸、现场宣传等形式,广泛宣传垃圾分类、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等“无废”文化,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

积极贯彻《盐城市“无废细胞”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加快推进“无废学校”建设,组织全市中小学通过召开主题班会,举办垃圾分类评比、板报制作、征文绘画比赛等多种活动,将“无废”理念带入课堂,积极培育“无废”文化,提升广大师生“无废城市”建设参与感和获得感。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9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