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选手参加在双浦举办的马术比赛。
近日,由中国马术协会主办的2024年中国马术场地障碍冠军杯赛(杭州站)在西湖区双浦镇顺利举办,比赛吸引了全国600多对人马组合角逐,是今年分站赛中人马组合最多的一场。
这次比赛选手阵容庞大,既有参加过奥运会马术项目的张滨,中国马术运动员徐墨菲等“明星骑手”,也有在中国马术场地障碍青少年冠军杯赛中夺冠的双浦选手李依桦等。规格高、选手多,让这场比赛备受关注。
加上上月举办的有600多对人马组合参赛的“西湖马术节”,双浦镇在短短30天内接连举办了两场高规格马术赛事,为杭州持续打造赛会之城、普及发展马术运动积蓄了经验和动能。
高标准、细节控,双浦成为马术界“新秀”
据了解,赛事承办方为杭州易骏马术俱乐部,十年前成立于双浦镇小江社区,今年搬到兰溪口村,打造了全新的马术训练基地。“占地面积超过50亩,有室内、室外及草坪训练场,60多匹温血马从比利时、荷兰、德国等国进口。”该俱乐部负责人郭均怡说,他们从场地配套、赛事规格都在向国际标准看齐。
记者了解到,马术比赛对场地的要求极高,大到赛场面积、障碍设置、路线规划都有标准,小到场地沙土材料、马房配套都有讲究。能吸引一众顶级骑手的赛事,秘密都藏在场地的细节里。比如,设置1.45米的栏高就大有文章。“场地障碍赛就是需要人马组合不断跳越障碍,随着高度提升,就要考虑马匹受伤的风险。”双浦选手李依桦解释,职业骑手的参赛马匹价值不菲,它们既是运动员、也是好搭档,“我们不舍得让马受伤,沙土很重要。”据悉,双浦这片场地沙土为石英砂为主,得到了国际马术联合会(FEI)的认证。
青少年占多数,马术运动正在“破圈”
从小江社区到兰溪口村,19岁的李依桦一直在双浦训练,是该俱乐部培养的种子选手。“12岁接触骑马,14岁正式开始马术训练,基本上风雨无阻,一天要练6-7匹马。”李依桦解释。
该俱乐部有学员200多人,像李依桦这样的职业运动员占比很小,绝大多数是把马术当成爱好的普通人,其中青少年又占了大头。市民孟女士把儿子、女儿都送来学马术,哥哥12岁,妹妹9岁。“一开始只是希望他们增加运动能力,能够亲近动物,变得更外向。”孟女士说,没想到兄妹俩都很喜欢,骑马已经成了他俩课余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和马匹成了亲密伙伴,训练后会给它洗澡、护理。”
一个明显的趋势是,近两年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送来学马术。“我们要把职业比赛和大众运动分开来看。”郭均怡说,后者入门的门槛并非普通人难以触及,一节马术课均价为600元,根据课程内容匹配俱乐部的马匹,马匹价值在10万元-30万元/匹,“俱乐部学员来自杭州各地区,普遍是每周一练,真正等骑术精湛决心打比赛后才会进入另一条赛道。”
打造“赛事+”IP,马背上“跑”出乡村振兴
随着各类赛事亮相,马术运动慢慢走进了大众生活,杭州各地也掀起了一波马术热潮。如在杭州亚运会后,桐庐就将杭州马术中心作为主阵地发展“马术+”产业链,近日更通过打造“桐庐马术乐园”实现“马术+文旅”“马术+赛事”“马术+教培”等多元产业融合;余杭仁和的马术基地也为乡村带来流量,并在探索开展马术主题研学旅行、休闲度假旅游、马文化摄影摄像等衍生服务……
在郭均怡看来,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动辄上百家马术俱乐部相比,杭州的马术运动未来可期,在青少年马术培训、赛事组织上有极大发展空间。“六年前,我们举办了首届‘西湖马术节’,效果不错,但也暴露了当时旧场地的局限性。”郭均怡说,如今俱乐部和属地政府达成共识,新打造的马术中心从场地规模、配套标准都处于业内领先,“今年两场比赛反响很好,明年希望推出更多职业赛事,打造‘马术周’‘马术嘉年华’等活动,让西湖区的马术氛围更浓。”
“这两场马术赛事,为双浦迎来了上千名参赛选手和工作人员,推动了本地餐饮、住宿等消费,让我们看到了赛事对乡村经济的助力。”双浦镇有关负责人说,从去年着重打造的弓箭全国比赛到眼下热火朝天的马术赛事,双浦有信心打造“赛事+”IP,结合农文旅业态,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