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菜市场又“卷”出了新高度!宝石山下,近“30岁”的松木场农贸市场,历经75天改造,惊艳回归,充满艺术气息的外立面,加上大气的内部装修,被居民点评“精致得像个美术馆”。
松木场农贸市场位于体育场路,距离西湖很近,步行仅900多米,周围有体育场路小区、保俶小区、王家弄小区等多个小区,辐射居民近2万人。焕新回归后的松木场农贸市场,不仅是一座热闹的菜场集市,也是一个充满烟火气的社交空间。
“老”菜场有了“新”面孔
“8个生煎,帮我多加点醋啊!”63岁的市民任先生买完菜,点了生煎当早点,喝着隔壁摊位买的拿铁,刷起了手机,“松弛感”十足。这家安庆生煎铺子生意不错,一直有人排队。“底脆皮薄,汁水丰盈,好吃!”吃过的顾客现场推荐。
任先生是松木场农贸市场的老客,他发现,自从这里焕新升级之后,不仅环境整洁、时尚感十足,还吸引了很多来逛菜场的年轻人和新面孔。
而改造之前,松木场农贸市场还是另一番模样——因为建成年份较早,存在“地面湿、味道重、灯光暗”等许多老菜市场的通病。
今年7月中旬,松木场农贸市场启动改造提升,专门邀请了中国美院的设计师为其量身定制方案,做了不少前沿的设计。“我们在设计中融入了西湖元素。”市场经理韩晓铭说,油纸伞的灵感源于白娘子和许仙的故事,墙面上还展陈了油灯、鱼篓、算盘等装饰性的老物件,增加了江南水乡的渔耕雅韵……在这个菜市场里,处处可见设计师的“小心思”,传统与现代碰撞出了独特的魅力。“试营业期间,已有不少年轻人前来打卡,甚至吸引了来自苏州和香港等地的旅游团。”韩晓铭说。
很多商铺老板也感叹,市场改造之后,人流量更多了,给他们的生意带来了利好。在市场卖了近30年水产的王阿姨深有感触:“环境变好了,年轻人多起来了,还有没见过的新面孔,早上开门忙到现在都没停过。”临近中午11点,王阿姨正忙着招呼客人,脸上洋溢着笑容。
新业态打开消费新场景
对于一家菜场来说,品质才是核心竞争力。
改造后,近千平方米的松木场农贸市场有50多家商户,涵盖蔬菜、肉类、水产、粮油、干果等20余类,经营农副产品百余种。
如今,商户们都换上了智能化的电子秤,顾客直接能看到产品上秤后的重量和实际金额,同时过秤的每一笔订单都会实时上传到智慧大屏。
“我们想让菜市场不仅只是菜市场。”韩晓铭说,在改造升级的过程中,除了保留菜场原有的摊位外,为了吸引年轻群体,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松木场农贸市场还专门引进了网红咖啡店、早餐店、包子铺等,不断满足各年龄段消费群体的多元化需求,打开新消费场景。
看到了年轻人这一潜在商机,王阿姨也跟着市场一起“转型”——她在菜市场大门附近开了一家奶茶店,里边的水产铺子空下来了,她就来门口的奶茶店打下手,每天干劲十足,“我也要跟上‘潮流’,接住市场这波‘流量’呢。”她笑说。
引入这些新店铺也是松木场农贸市场响应西湖区“一菜一早”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的一种全新尝试,巧妙地将“烟火气”与“潮流感”相融合,切实解决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这两年,西湖区围绕“一菜一早”民生工程,打造了古荡农贸市场、文二菜市、东山弄市集、蒋村柿集等一系列网红菜市场,让群众感到“三餐有味”,让游客体验“四季有景”,把菜市场逛出烟火气、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