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四批40个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自2022年启动评定工作以来,全国已形成4批204个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的规模效应。这些街区以文化主题为魂、地域特色为形,通过“主客共享”理念构建起文旅商融合生态圈,既承载着本地居民的烟火日常,也能安放外地游客的“诗与远方”,成为城市的立体展台。
一街宜人胜景,刷新城市颜值“新高度”。旅游休闲街区作为城市更新的“微缩盆景”,正以“针灸式改造”激活城市美学基因,通过与历史城区保护规划深度联动,通过建筑风貌管控、公共艺术植入、智慧场景营造等策略实现颜值跃升。石家庄湾里庙步行街以“一轴、三段、两片区、四特色、多秀场”的景观结构,塑造现代化、国际化的城市会客厅、形象窗口,平均每天客流量达到30万人次;宁波南塘老街串联历史遗迹和艺术空间重现“最忆是江南”的景观地标;合肥罍街用现代钢结构重构江淮民居坡屋顶……这些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都因生动的城市形象与经典的历史标志地而兴起,在历史与现代、古朴与时尚、休闲与生活的交融中,形成城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如今也在新旧对话中书写着城市美学方程式。
一街古风今韵,书写城市文脉“新篇章”。街区作为文化基因解码器,正以“双螺旋”模式实现传统活化。纵向维度上,库车市热斯坦旅游休闲街区启动“拯救老屋行动”,修缮137栋维吾尔族传统民居,将十二木卡姆演奏常态化植入街巷,使龟兹古乐在当代焕发新生;横向创新方面,北京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通过驼铃古道景观重塑,将明代壁画《京西古道风情图》转化为3D立体墙绘,使千年驼队商影跃然砖墙。更具启示性的是湖南郴州裕后街的“非遗活化方程式”:通过建立湘绣、黑茶等12个非遗工坊,开发沉浸式剧本游《郴州十二时辰》,将静态遗产转化为可体验的文化IP,实现年营业额3.75亿元。这种“传统基因+现代表达”的转化逻辑,让街区成为流动的文化百科全书。
一街市井繁华,开辟城市发展“新赛道”。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既是文旅融合的优质品牌,也是带动城市扩内需与促消费的重要引擎。江门启明里作为《狂飙》《误杀2》等热播剧的取景地,设有影视导览路线和3D裸眼投影秀,吸引游客沉浸式打卡,2025年春节期间旅游收入达435.2万元,同比增长49%;重庆观音桥商圈把中国传统园林造景理念搬到街头,打造了全市唯一的都市公园型商圈,可谓“一步一景、步移景异”,丰富了消费者购物游览体验,深化了文商旅融合发展,2024年日均人流量超过50万人,节假日期间人流量超100万人次。街区的价值已从单纯消费场域升维为城市流量入口,要通过打造消费新场景、挖掘消费新潜力、提升消费新能级,走出一条差异化发展旅游休闲街区的道路,放大一条街“点亮”一座城的头部效应。
站在204个国家级街区的坐标体系上回望,我们发现这些“城市细胞”正在重构空间价值:既是风貌展示厅,又是文化传承带,更是经济动力轴。街区的迭代升级与自我成长,将持续发挥其强大作用,不断满足游客和居民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成为助推城市经济文化繁荣的新引擎。
供稿:高良涧街道(严格)
原标题:《洪声E评 | 休闲街区竞芳菲 一城繁华满目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