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奔腾的钱江潮铸就了“猛进如潮”的海宁精神。海宁,在经济发展上也始终勇立潮头。
记者获悉,在前不久召开的嘉兴市半年度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会上,海宁凭借亮眼的成绩再度捧回“互学互比互赛”红旗奖杯。这是二季度的“成绩单”,也是上半年的“里程碑”,更是决胜“全年红”的“新号角”。
经济成色十足,海宁上半年两夺红旗奖,拿下了多个“第一”,其中GDP同比增长7.7%,居嘉兴第一、全省第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
发展势头正劲,今年以来,海宁深入实施“创新提升年、改革突破年、项目攻坚年”行动,在今年2月19日召开的三级干部大会上,更是发出了“企业为基、项目为王、招商为要”三支“响箭”,在海宁上下树立了“大兴企业、大干项目、大抓招商”的鲜明导向,力拼开局、力争突破。
红旗奖杯来之不易,透过这份荣誉,我们还能看到什么?
稳定“基本盘”
助力“老树发新枝”
巴黎奥运会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着,在这场举世瞩目的体育盛事里,我国运动员身着的奥运“战袍”格外吸睛,它在服装设计上融入了“中国龙”元素,服装面料的吸水功能特别强,水滴上去后,不到1分钟就能全部挥发。
“这款面料做成衣服后,把时尚和吸湿功能完美融为一体,比如游泳运动员,出场的时候可以穿,从水里出来后也可以穿,不用再像以前那样披上毛巾。”面料研发企业——浙江得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协理宣典伟表示,“它把水分吸收传导到外层,里层相对还是比较干爽的。”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款面料还契合环保理念,具备环保属性,其中,用于编织面料的环保纱线原材料竟是来自可乐瓶等塑料制品,体现了中国科技的力量。“目前,我们50%以上的面料产品都是用可回收材料研发制成的。尤其为了巴黎奥运会,我们共研发了7款新型面料,并已成功交付了4万多米。”宣典伟透露,去年,企业与浙江工业大学合作建立了新材料联合研发中心,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了5.6%。今年1至4月,企业销售额达到2.02亿元,同比增长16.76%。
浙江得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位于海宁经开区的一家典型的传统企业,它的焕新之路也是海宁传统产业向“新”而行的一个缩影。
“传统产业不代表落后生产力。”海宁市经信局党委委员邵雪慧透露,今年上半年,海宁全市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252.3亿元,同比增长14.1%,增速居嘉兴第一,在全省44个工业大县(市、区)中居第二,其中,皮革、经编、家纺、袜子、服装五大传统产业上半年产值388.33亿元,同比增长15.26%。在海宁的工业经济版图上,传统产业的分量不言而喻。
近年来,面对国内外市场的多重冲击,海宁把好经济增长的“基本盘”,引导各类传统企业通过创新驱动、技改赋能实现转型升级。
位于海宁经济开发区(海昌街道)的华尔科技,早在6年前就开始布局打造“黑灯工厂”。企业先后投入了1亿多元,改造建设智能无人工厂,如今,从原材料到最终成品,所有工序都由全智能袜机完成。
与传统车间工人忙碌的场景不同,“黑灯工厂”安静且高产,袜机“吃”进一根根丝线,按照设定的样式自动编织,不一会便“吐”出一只接近成品的袜子,传送到另一侧之后自动缝头,一只时尚美观、做工精致的成品袜子就完成了。“百来台袜机一天可以生产15000双袜子,还可以根据实时出货、实时库存等数据,预测客户下单数和公司生产、库存数,让客户从下单到拿货的时间从原来的110天缩短到了7天。”华尔科技董事长王键强介绍,目前,企业的人工成本减少了94%,产品毛利率提升了200%。
王键强表示,华尔科技在转型过程中也遇到过许多困难,但政府都会不遗余力地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比如项目申报,开发区提供了全程‘保姆式’服务,此次袜子生产线设备技改升级及车间智能化改造,开发区也将给予第一笔214万元的财政补贴。”
今年5月28日,海宁召开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大会,发布了支持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33条举措。“比如,为了鼓励企业进行技改,镇(街道)免费为企业提供厂房过渡,或者给予租金补贴,大大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
此外,对企业的设备更新奖励从原来的3%提升到9%,很多乡镇甚至补足到15%。市镇两级财政的共同配套大大增加了资金规模。”邵雪慧补充道,2024年海宁“零地技改”投资预计达到65亿元以上。
优化营商环境
“大抓项目、抓大项目”
夏日的钱塘江畔,掀起了一轮“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热潮。就在前不久,在“向‘高’攀登 向‘新’前行”2024海宁高新区“双招双引”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24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投资规模超85亿元。记者在鹃湖国际科技城看到,总投资约10亿元的浙大国际科技园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施工现场一派繁忙,挖掘机挥舞着臂膀,发出阵阵轰鸣声……
自2022年9月国家三部委联合印发《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建设方案》以来,海宁因势而动,聚焦创新深化,依托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建设,积极探索“教科人产城”一体融合发展模式,获2023年省改革突破奖银奖,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海宁市发改局副局长张杰表示,良好的营商环境是项目落成和企业发展的土壤。自2023年以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为牵引,纵深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以来,海宁积势蓄能,持续提升营商环境活力,让硬环境够“硬”、软环境更“软”。
浙江众凌科技有限公司可以说是海宁(中国)泛半导体产业园里的“元老级”企业了。近年来,公司产能迅速增长,员工已有250名,目前中大尺寸掩膜板产品成为公司产能增长的一大新亮点。
然而,企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2022年底,公司致力于打破国外垄断,研发了高精度金属掩模板,但量产却成了一个棘手问题。“国外同行得到消息后,打起了价格战。”当时,让公司总经理徐华伟更揪心的是,企业二期厂房还要半年时间才能建好,“抢市场,哪能等得起?”
了解到企业困难后,海宁市政府迅速行动起来,经多次调研、研讨,很快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推出了建筑工程分期分幢分层验收改革,改变了以往“需在所有工程全部完成后方可验收”的旧模式,让众凌科技的厂房扩建、验收整整提速了5个月。
用“新”促改革,用“心”强服务。“得益于建筑工程分期分幢分层验收改革,目前海宁有20多个项目被纳入意向库管理,大大压缩了项目开发建设投产周期。据测算,这些项目平均可以提前3个月投入使用。”张杰表示。
一流的营商环境,为海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海宁软件信息、检验检测等新兴产业营收分别同比增长69.4%和16.7%;限上批发业营收同比增长25.5%,有效帮助了海宁工业企业降本增效。此外,生活性服务业也持续释放活力,限上零售业、限上餐饮业营收分别同比增长14.7%和24.5%。
“今年‘上半程’的亮眼成绩给了我们莫大信心,‘下半程’我们更要以昂扬之姿念好‘稳’‘闯’‘创’三字诀,向着‘全年红’目标冲刺。”张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