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

首页>地方频道>台州>社会

台州智造“机器人”崛起

   近几年,制造业内如火如荼的智能化改造浪潮所带来的巨大市场,让不少台州企业看到了商机。

  各种机器人及其零配件制造企业蜂拥而至。他们或专攻某一项机器人热门单品,或将自身产业链进行延伸,或干脆直接另辟公司“白手起家”。

  对于台州乃至整个中国来说,机器人产业尚属新兴,经过多年的摸索发展,他们的现状如何?是否能如期成功打入市场?又是否已成为促进台州制造转型升级的新动能?

  个案解剖

  钱江机器人

  台州最早量产机器人企业

  9月28日,爱仕达发布公告称,以5865万元的价格,收购钱江摩托持有的浙江钱江机器人有限公司(下称“钱江机器人”)51%的股权。这一收购动作,在业界掀起了一场关于机器人产业的风波。

  钱江股份于2011年开始布局机器人产业,2013年成立钱江机器人公司,2016年初实现量产,是台州最早一批布局并实现机器人产销的企业。

  在位于温岭的钱江机器人生产车间内,记者看到各式各样的机械手臂正在接受调试,四轴、六轴、八轴……它们中的大部分已被预定,将被用在锂电池、卫浴等企业生产车间内的焊接、喷涂、抛光、包装分拣等环节。

  “机械手在加工环节就像人的手臂,个头越小,越不好研发。因为转轮小,精度要求更高。”浙江钱江机器人有限公司总经理吴萍辉告诉记者。

  钱江机器人目前已有机器人研发团队140人,其中,哈工大博士等组成的哈尔滨研发团队40余人,浙江研发团队100余人,并由他们建机器人应用实验室。目前,公司已完成研发Scara、Delta、6自由度等全系列工业机器人产品,负载涵盖3公斤、20公斤、500公斤等。

  行业扫描   机器人产业在快速成长   据市经信委近期对台州机器人行业进行的不完全统计,台州目前有近20家机器人生产企业,总产值超1.5亿元。

  其中整机生产产品多数为机械手,椒江、路桥、临海、温岭、玉环等地均有企业已投产或进入研发阶段,涉及机械手、自动化一体机、船用机械人等整机及伺服电机等机器人核心部件。

  从企业地域分布开来,机械手整机及核心部件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临海、温岭、玉环三地,温岭、玉环各5家,临海4家。

  从产销情况来看,台州机器人生产企业中,还未出现大规模的厂家。其中3家产值超3000万元,基本集中在自动机床加工领域。以机械手为主的机器人整机生产大军,尽管有不少企业已实现量产,但年产值及销量均还在市场初步开发阶段,近千万产值的也极为少数。

  据吴萍辉介绍,钱江机器人进入机器人行业有一个内发的契机,“钱江摩托车当时生产线上的设备已经使用十多年,到了需要更换的时间。我们当时就在想,要不自己研发些适合自己生产需要的机器人,既解决自身对新设备的需求,又可以让研发出来的机器人可以在实际操作中试验。”

  钱江机器人研发生产出来之后的第一个客户是自家公司,被用在摩托车、锂电池等多个产品的生产线上。

  由于进口机器人技术相对成熟、稳定,国产机器人被国内制造企业接受并不是件易事。不少台州的机器人企业干脆先自用。他们中或为上市公司或为行业龙头配套,在企业中也颇具说服力,“我们先示范,有疑虑的可以直接来公司参观实际操作情况。”吴萍辉说,因为自家企业的带头效应,让不少有意向上机器人项目但担心实际使用效果差的企业“放宽了心”。

  在机器人的研发和试用推广期上,位于玉环的浙江琦星电子有限公司(下称琦星电子)也选择了和钱江机器人类似的道路。

  “我们自己就是生产企业,缝纫机行业龙头企业的电机控制系统大部分是自己研发生产,在生产环节就需要机器人。”该公司副董事长吴文俊说,他们的定位是一个机械手替代一个工位,每个工位的调试情况都可以实时掌控。

  而钱江机器人的“新老板”爱仕达也决定自产自用。其即将新建的工厂将通过引进钱江机器人的产品,实现工厂全面自动化,并成为一家机器人模范工厂。

  在吴萍辉看来,机器人的市场是巨大的,“中国的传统产业正在从制造向智造转变,从国家到地方,都有相应的鼓励政策。我曾经看到过一份数据,中国工业机器人的销售量以年均40%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长,中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还非常低,每万个工人对应的工业机器人安装数量不仅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比,连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都不一定到。”

  爱仕达方面也认为,机器人发展行业空间巨大,他们这次收购将为其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增强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优势,符合其整体长远发展战略和全体股东的利益。

  吴萍辉坦言,国内机器人制造企业大多在亏本,“核心零部件主要依赖进口,国内即使有生产企业也极少量产,因为成本很高。”

  钱江机器人曾做过测算,以其生产的6公斤弧焊机器人为例,减速机(2.74万元) 控制器(1.585万元) 驱动器电机(2.3万元) 机械本体(0.788万元) 其他电器(0.733万)元=8.146万元。

  减速机、控制器、驱动器电机为机器人三大核心零部件,其总和占整台设备总成本的82%左右,而其多数被外国企业垄断、国内难量产的局面,成了本土机器人产业裹足不前的关键因素。   前景展望   制造业转型为机器人产业提供了广阔舞台   那么,机器人产业的出路在哪里?

  吴萍辉认为,三大核心零部件的自产或国产化,是解决钱江机器人产业化的必经途径,“如果这三个关键零部件无法做到低成本,钱江机器人的低成本策略就无法形成。”

  钱江机器人决定完成低成本战略,将目标成本控制在每台4万以下,并将机器人三大核心部件中的减速机、控制器作为主攻方向。

  吴萍辉说,目前全球在用的机器人减速机有近80%产自日本,钱江机器人既要控制成本,又要有竞争力,必须在最核心的零部件上下工夫。“我们在布局机器人公司之初,就把公司定位为精加工企业,这就有别于一般的机器人组装企业。机器人整机是到2013年才开始生产,但我们在2011年就开始研发减速机。”

  琦星电子生产的机器人里有5个核心部件属于自己生产。“我们销往市场的伺服控制系统起码有500多万套,对这个行业非常熟悉。这个部件也是机器人整机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还拥有10多年的电子控制系统集成经验。这些都为我们生产出来的机器人大大降低了成本。”吴文俊介绍说,同类产品,国内同行业中的生产成本为8万元到9万元,“而我们可以做到售价只有五六万元。”

  身在玉环的琦星电子享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利。玉环有汽摩配、阀门、小家电等多个产业,让他的机器人不愁销路。“我们只做小型机械手,一个工位替代一名工人。”吴文俊说,他们每台机器五六万元的定价,刚好是目前制造业相应工种一线工人的普遍工资。

  除了钱江摩托、爱仕达智能化建设带来的巨大内需外,来自汽摩配、制鞋、水泵、卫浴等行业的需求,也成为钱江机器人主要客户群。“对这些细分的工业机器人应用行业,将有次序地逼近目标领域,成熟一个进一个。”吴萍辉说。

  他表示,在市场推广中发现了不少问题,看起来有优势的产业,反而对他们的要求更高,“本地产业就有很大的需求,这是我们的优势。但这些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工种复杂且随时可能需要变换。比如,制鞋业。鞋子款式每更新一次,可能需要的工艺都不一样,这就为标准化操作的机器带来了不小的新问题。”

  吴萍辉也有解决之道,“工业机器人有别于其它商品,必须通过系统集成提供给客户,而做机器人的系统集成必须对相关行业及工艺有丰富的经验。所以,我们认为,目前最好的途径,是借助系统集成商的力量,利用他们在各个行业积累的各种资源及储备的技术,加快钱江机器人在各个应用领域的推广。”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565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