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

首页>地方频道>台州>社会

台州:三门全域推进垃圾分类长效化

   “垃圾分类,我们做了大半年,很简单,会烂的投入绿桶、不会烂的投入灰桶。”每天一早,70岁的台州市三门县健跳镇盖门塘村老人叶杏玉,都会准确地将厨余垃圾扔进家门口的绿色垃圾桶。全村会腐烂的垃圾被送到村口的垃圾资源分解站,经碾碎、发酵等进一步处理,每天产出可重新利用的有机肥约50多公斤。

  与盖门塘村一样,三门县10个乡镇(街道)510个行政村,除38个高山村、偏远村等外,其他村都已开展垃圾分类,仅今年就投放了9万个垃圾桶,基本覆盖全县在家农户。

  “垃圾分类看起来事小,却关乎千家万户,关乎生活习惯。我们按照示范引路、全民攻坚、长效管理的方法,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全域化、科学化、智能化,确保做到群众易接受、政府能承受、运行可持续。”三门县委书记杨胜杰说。

  垃圾分类,群众参与是关键。“可卖的变钞票,可烂的变肥料,有害的集中好,剩下的才倒掉”“餐厨垃圾可以堆肥,虾蟹贝壳可以粉碎,塑料玻璃可以收回,铁铜废纸都是宝贝”……在三门城乡,这些形象生动的顺口溜,早已为大家所熟知。

  三门有些村还通过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的方式,进一步调动村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在盖门塘村,记者跟着保洁车挨家挨户收集垃圾,保洁员叶亚云每到一户村民家门口,完成可腐烂垃圾带桶称重后,就用手中的扫描仪扫二维码进行积分统计。“别看积分兑换的礼品只是毛巾、牙膏之类的生活用品,但村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高了,错投率一天比一天低。”叶亚云说。

  垃圾分类做得再好,如果配套没跟上,也会流于形式。三门县农办主任林日骄告诉记者,三门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处理模式。在城区,实施工厂化生物燃气发电技术;在集镇地区,主推日处理10吨以上的大型机械化处理模式;在旅游村或旅游景区,建设日处理规模1吨到2吨的小型机械化处理站;在海岛、高山等运输不便地区,则推行操作方便的低温热解技术。据统计,目前三门各试点辖区生活垃圾减量率平均达40%。

  垃圾分类,贵在坚持。三门县镇两级还专门成立农村垃圾“三化”处理办公室,明确各村书记、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实行村党员干部划片包干。同时,建立健全保洁员对户、清运员对保洁员、管理员对清运员、县农办对各终端处理中心、县对乡镇“五级”考核制度,与资金补助、奖金挂钩,并公布“红黑榜”“荣辱榜”,督促垃圾分类落到实处。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521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