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迎新团拜会暨第六届浙江民间文艺映山红奖颁奖典礼,在省文化会堂(浙江展览馆)举行。台绣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刺绣艺术大师林霞的作品《紫椹园》和仙居无骨花灯代表性传承人陈彩平的作品《八仙闹春》分别获奖。
浙江民间文艺映山红奖是浙江省文联和浙江省民协着力打造的浙江民间文艺最高奖,是对应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而设立的省级大奖,至今已举办六届。经过2016和2017两年的各项活动评比,本届共评选出映山红奖31个,其中民间文学作品7个,学术理论著作6个,民间文艺表演1个,工艺美术作品17个。
同时第三届浙江工艺美术双年展获奖名单也已出炉,我市的廖春妹和林荣文摘得金奖,罗文弛、朱吕贵和王英姿摘得银奖,还有4人获得铜奖。
台绣《紫椹园》脱颖而出
在“映山红奖”终评时,林霞的台绣《紫椹园》脱颖而出。这是她继作品《原·衍生》获得第四届“浙江民间文艺映山红奖·优秀工艺美术作品奖”后,再次夺得的一座“映山红”奖杯。
该获奖系列作品属手工刺绣,面料是桑蚕丝真丝绡,绣线为桑蚕丝绣花线。而它们最早源于一张名为《紫椹》的屏风,满树的桑葚洒下一园的绛红,将台绣“抽”“拉”和“雕”等技艺,演绎得淋漓尽致。林霞在创作时,力使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风格鲜明的新“台绣”。
从现实到紫椹,从生活到影像,基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这就是作品的特色所在。该屏风原是林霞受邀为G20杭州峰会设计制作的,别出心裁的设计创意,让作品显得更有情趣。在G20杭州峰会期间,《紫椹》刺绣屏风所在的中国丝绸博物馆G20贵宾接待厅,被定名为“紫椹厅”,作品原品被中国丝绸博物馆永久性收藏。之后林霞在《紫椹》屏风的基础上,又进行一系列的创意设计,孕育出更新的紫椹系列作品,包括霓裳、汉风、团扇等特色作品。此次入选的《刺绣紫椹图系列》,正是《紫椹》屏风的衍生作品。
“用紫椹和桑叶影射出丝绸之路,特别是我们在创作中,采用残桑雕镂,叶脉浮雕垫底钾针工艺,还有充满生机的网络空间。它们不仅突破了传统只有扣边才能剪布底的工艺,还打破了传统边框式的工艺,还原了物体立体凌空的本身。枝干的静和紫椹的动,使原本简单的画面显得生动起来,给人以简约空灵的感受。”林霞说。
灯彩《八仙闹春》造型多样
仙居花灯有着悠久的历史,又称针刺无骨花灯,起源于唐代仙居皤滩古镇,当地民间称为“唐灯”。针刺无骨花灯的技艺十分独特,灯面图案均由刀凿针刺成孔,经过透光留影而成,造型方法在中国花灯中独树一帜。它通身不用一根骨架,由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纸质灯片折叠粘接,再经过13道精细工序制作而成。造型的千变万化和图案的丰富多姿,形成了仙居花灯繁多的花色品种,素有“中华第一灯”之美称。2006年,仙居花灯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而“闹春”是仙居民间流传的一种古老的以民间灯彩为主的习俗,又名“闹元宵”。正月十五,当地村民就自发组织起来,开展一系列的以灯彩表现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以庆祝和迎接春天的到来,以及预祝新的一年庄稼丰收、生活幸福美满。
“相传八仙汉钟离、张果老和韩湘子等都来自人间,而且都有各种各样的凡间故事和传说。他们得道成仙后,在春节期间都要回到人间,与百姓一起过年闹元宵,帮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我的获奖作品《八仙闹春》组灯,创作的灵感就来自这个民间故事。它的主体采用2.4米高古亭大花篮灯的造型;中间以八仙图像为走马灯;四周十八尊龙头喷水,幻化出36盏各式各样、造型各异的纸质针刺无骨花灯。它们不仅象征着万紫千红的春色,又象征着‘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的盛况,来祈福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陈彩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