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在浙江温岭市石塘镇五岙村,曾经无人居住的石屋,如今摇身一变,成了一处处诗意栖居的海山民居,“最美渔村”的名号早已被人们叫响。石屋、阳光、沙滩、港湾为石塘带来了80多万人次的客流,旅游创收达1.2亿元。还滩于海、还滩于景,如今,“滩长制”的落地不仅护了渔、治了水,更为台州沿岸创新发展提供了思路。
“2017年以来,台州严把滩涂包干巡查、海上港口检查和渔具制售源头三大关口,全面落实‘滩长制’,在县镇村三级实现了全域覆盖。”台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潘崇敏说,截至去年12月中旬,台州全市共清缴违禁网具9.54万顶(张),超额完成省定任务,位居全省第一。环境变美了,群众的获得感提高了。
护渔:让“绝户网”“扫地穷”绝迹
“韩记者,去年的时候就这一片,你猜猜能有多少地笼和串网?”
问话的人,是玉环市大麦屿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连文,如今他又多了另外一个身份——大麦屿街道级滩长。记者看着眼前平静的海滩,很难想象出答案,而他的回答却让人震惊,“足有五六千张。”王连文说,那个时候一旦退潮,你看吧,整片海滩简直就像被一张绿色的巨网笼罩,人上去都没有几处地方站立。
地笼网和滩涂串网,又被形象地称为“绝户网”、“扫地穷”。地笼网是一种定置串联倒须笼,它类似于陷阱,由于网目很小,鱼虾只要钻进网内就很难逃脱,并且其制造成本低、操作简单,因此一些在浅海和岸边作业的渔民会使用这种网具。
为了保护幼鱼资源,修复振兴东海渔场,在台州,这种“专门捕获小鱼小虾”的地笼早已被列为违禁渔具。然而在清理取缔过程中,人们发现地笼网、串网等违禁渔具屡禁不止,很难彻底杜绝。幼鱼资源一再遭到破坏,岸边海滩上的环境也不堪重负。不少人说,年幼时记忆中的海滩不在了,赶海拾贝的乐趣也没有了。
为此,2017年7月,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浙江渔场修复振兴暨“一打三整治”协调小组办公室根据国家和本省有关海洋环境与渔业生态保护法律法规,借鉴河长制的相关做法,开始在全省沿海推广实施“滩长制”。
据介绍,“滩长制”是指由各级党政领导担任“滩长”,以保护海洋资源生态环境、整治修复岸线为主要任务,负责组织实施相应的海滩管理和保护工作制度。该制度旨在建立责任明确、监管严格、协调有序、措施有力的海滩管理保护长效机制,为打造美丽整洁的生态海滩、实现海滩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
在“滩长制”责任体系下,台州市本级和沿海6个县都成立了“滩长制”工作办公室,落实县级滩长15人,镇级滩长86人,村级滩长346人,实现了县、乡(镇)、村三级滩长全覆盖。按照“属地管理、条块结合、分片包干”的模式,“滩长们”上岗了,负责组织海滩治理和保护。这一创造性的举措,为滩涂保护和治理带来了转机。
治水:“滩长”上岗,恢复生态的办法多了
在大麦屿街道小麦屿村近海边的堤坝上,小麦屿村党支部书记、村级滩长沈士议沿着海岸线巡滩。近几个月来,他每周都要把自己“辖区”内的海滩走上两三遍。“一来是及时查找发现地笼网等违禁渔具、打击‘三无’渔船;二来还要维护海滩环境卫生,制止垃圾倾倒、废水排污等破坏滩涂的行为。”沈士议说。
为使巡滩工作更加便捷高效,玉环市推广智能化手法,构建起“日常管理—监督举报—问题反馈”的响应机制。
记者在“滩长助手”APP上看到,点击“开始巡滩”后,页面跳转至卫星地图,能够准确定位巡查的区域和地点,“破坏占用岸线”“三无渔船”“违禁渔具”“入海口排污”等不同类型的举报路径具体明确,滩长和网格员们都能够便捷地完成工作。据介绍,一些地区还不断强化监管力度,在巡滩手法上升级,出动无人机拍摄“侦查”。
如今,记者放眼望去,整片滩涂洁净平坦,地笼网、串网等违禁渔具早已不见了踪影,让人看了心旷神怡。王连文告诉记者,“去年夏天,几十年不遇的海蜇旺发,很多人都赶到这里来看。国家开展海洋渔业资源养护行动以来,滩涂附近的渔业资源恢复明显。”
除了利用科技手段强化监管,台州各地还在工作机制上创新,推动“滩长制”工作有序运行。
在三门县,当地建立了“五个一”巡查机制和“1+2+5”反馈机制。即:县级滩长要一月一督查,镇(街)级滩长半月一检查,村级滩长每周一巡查,巡滩员两日一巡查;对涉及海洋滩涂问题,在1个工作日内由镇(街)级“滩长办”接收并上报,2个工作日内由主要责任单位进行牵头办理,5个工作日内完成即时整治并反馈。
三门是浙江海水养殖第一大县,养殖尾水排放关乎滩涂的生态安全。当地通过发展生态健康养殖,引用配合饲料和微生物制剂喂养,不仅提高了“小海鲜”的品质和效益,还改善了围塘里的水质和底泥。浦坝港镇浦坝村养殖户朱香兰开心地告诉记者,“一亩就能产出青蟹150斤,我们都不敢相信,而且水质改善以后也不需要总换水,排出的水也能达标,对生态环保很有好处。”
转型:“垃圾摊”变身“金沙滩”,经济发展找到新路径
台州落实“滩长制”以来,不仅在生态修复和渔业资源养护上有收获,还为滩涂治理工作找到了“新的打开方式”——助推休闲旅游。
记者来到位于温岭县石塘镇的车关村,只见三面环山的港湾里,金色的沙滩在阳光下十分夺目。山上古老的渔村、远处辽阔的大海,沙滩上数十个孩子载歌载舞正取景彩排。这么美的景象,难怪去年有近30万人次的客流!
其实,就在一年多前,这里还是另一番光景。“现在的金沙滩,以前可以说是‘垃圾摊’。村民倾倒垃圾、工厂废水排放、渔船在港湾里制造的油污,使得整片滩区脏乱不堪。”石塘镇副镇长、镇级滩长陈祥宝告诉记者,通过整合天网工程、渔港可视化系统,石塘镇组建起了综合指挥中心。从2016年起,当地政府先后收购关停了造船厂,设立海上保洁队,在港区内安装视频监控,完善污水处理系统,重新平整恢复海滩。
一套漂亮的“组合拳”打下来,一块近百亩的金沙滩从岸边“退”了出来,点亮了整个港湾。如今的车关村,通过引进民间资本,形成了特色民宿的休闲旅游新业态。记者注意到,这些外表看依旧是石头建的民房,室内则被装饰设计成各种风格,既能体验渔家风情,还能拥有现代舒适温馨的住宿体验。
在“栖衡石社”里,餐吧、KTV、无边框泳池等一应俱全。老板娘许岑瑶笑着说道,“我们和渔民签订了16年的租期,每年每间房屋的租金约一万元,随着旅游开发他们的房子也升值了。一些人还在民宿或餐厅里打工,每月也有三四千元的收入。”专业的精品休闲民宿不仅带动了当地渔民转产转业,更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引来不少村民效仿。
车关村村级滩长、村主任郑仙兵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本地村民开始加入民宿行列。目前村里大大小小的民宿已经有25家,这对我们治理滩涂也有好处。旅游必须要打造好的海滩环境,现在除了滩长和网格员,村民们也开始自觉维护滩涂了。”
而在位于乐清湾的玉环县海山乡茅埏岛红田村海边,一大片红树林在海面上摇曳。生长在潮间带上的红树林,能吸引深水区的动物来到红树林区内觅食栖息。同时,红树林拥有丰富的鸟类食物资源,所以又是候鸟的越冬场和“驿站”。
据海山乡工作人员介绍,红树林的生态效益十分显著,发达的根系能有效地滞留陆地带来的泥沙,减少海水含沙量,而茂密的肢体犹如一道绿色的长城,尤其是在风暴潮来袭时能起到很好的消浪作用,有“海岸卫士”的美称。据了解,早在2006年玉环就开始在一些滩涂上种植红树林,如今在“滩长制”工作推动下,已经形成了十分靓丽的景观带,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