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区域医疗中心是国家和省赋予徐州的重要任务,也是高质量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有力支撑。近年来,我市卫生健康系统不断推动优质资源集聚和赋能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创新活力持续迸发、区域品牌充分彰显,主要核心指标区域领先、省内前列。
深化优质资源扩容
让百姓在家门口看好病
今年1月,市民刘先生出现发热、恶心、腹胀、乏力、尿黄等症状,家人带着来到北京地坛医院徐州医院(徐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就诊。经检查,刘先生出现肝衰竭、肝硬化和严重腹腔感染,CT结果显示为肝硬化,被紧急送往重症监护室抢救。“这位患者病情复杂,我们肝病中心专家团队为他制定了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患者病情恢复稳定,各种检验指标明显好转。”该院肝病中心主任刘如玉介绍。
1月6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北京地坛医院徐州医院(徐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正式挂牌,标志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正式组建并开始运营。
北京地坛医院徐州医院(徐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是由江苏省政府、徐州市政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三方合力打造的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北京地坛医院将按照“同行、同质、同创”的发展理念,将北京地坛医院徐州医院打造成一座以传染病救治优、综合实力强的综合医院,成为名副其实的医疗技术先进、辐射带动有力的国内一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多年来,我市卫生健康系统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以高水平打造区域医疗中心为抓手,聚力“筑高峰、强基层、稳公卫、保健康”,区域性医疗高地基本形成。截至目前,全市共有三级医院24家,其中三甲医院13家,三级医院实现县域全覆盖,三甲医院数量大幅领先淮海经济区其他城市;拥有7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及建设单位、107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及建设单位;跨区域专科联盟数量增加至38个,范围覆盖苏鲁豫皖4省20多个城市,400余家医疗机构。
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徐州医疗”造福淮海大地
来自加拿大的22岁难治复发T急淋患者Lusion,在温哥华总医院先后接受化疗以及父亲供髓的骨髓移植后,病情仍然复发。通过在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查询,寻求徐医附院血液科的帮助。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后,Lusion的恢复情况良好。
“作为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CAR-T临床研究的医学中心之一,科室每年接收CAR-T细胞治疗的患者数在200例左右,几乎覆盖所有血液肿瘤靶点。”徐医附院血液科李振宇教授介绍,科室不仅服务国内的血液肿瘤患者,还先后收治了来自加拿大、巴基斯坦、俄罗斯、日本等国家的血液肿瘤患者。科室连续三年获评中国血液病研究十大进展,部分研究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安徽宿州一位72岁的患者被家人送到了徐州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经检查发现,这位患者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有肾功能不全等疾患,胸闷、气喘等不适症状不断加重。该院为患者实施了领域内高精尖介入手术“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R)”,将这位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这是我们自主开展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通过不开胸的方式为心血管患者修复‘心门’。目前,苏北地区70%以上心脏介入技术项目是我们科室开展的。我院冠心病、心律失常、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手术完成的数量,在淮海经济区名列前茅。”该院心脏病诊疗中心主任韩冰介绍,近年来,该中心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引进并成功开展了多项高精尖技术,填补了淮海经济区多个领域技术空白。
近年来,随着我市持续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徐州医疗”正在造福更多百姓,“到徐州看病”也已成为淮海经济区内百姓的首选和习惯。据市卫生健康委统计,2023年全市总诊疗6459.04万人次,入院232.32万人次。
激活发展新引擎 巩固提升区域医疗中心
近年来,我市全面加快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市卫生健康系统认真践行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集中力量培育名医名科名院,做到全国创品牌、省内进位次、区域扩影响,持续增强我市比较优势,尽快把规划“定位”变为实际“地位”。
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通过系统施策,聚力“筑高峰、强基层、稳公卫、保健康”,巩固提升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聚焦重点三甲医院,培育更多名医名科名院,打造区域医疗“高原”上的“高峰”;在人才选拔、团队培育、项目建设、经费保障等方面向重点专(学)科倾斜,一院一策、一科一特,持续提升行业地位和圈中口碑;更大力度促进县级医院“龙头崛起”,以县级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为抓手,发挥医保政策导向,完善分级诊疗机制;着力提升基层特别是乡村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做到病人愿意去、基层接得住;加快健全完善公共卫生体系,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水平,力求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以巩固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常态长效管理为引领,全面做好“大健康”文章;持续推进重点群体关爱行动,不断扩大健康受益覆盖面,更好地为淮海经济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