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有你们,现在我已经可以试着自己走路了!”今年上半年,韦阿姨不慎摔倒致左髌骨骨折,手术后如何护理成了她和家人的难题,得知藕塘护理院可以接收她这样的老人,她立即办理入住。经过医生和康复治疗师团队的个性化康复手段,如今韦阿姨从入院时的无法自理到能够借助助行器、单拐独立行走,恢复效果让人惊喜。
人间重晚晴。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是家事,也是国事。统计数据表明,截至目前,无锡市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48.25万人,占户籍人口的28.46%,高出全国7个百分点,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近年来,市民政局以“锡心医养”社区居家“332”服务行动为抓手,聚焦全市98%的社区居家老人最亟需的全生命周期养、医、康接续性服务需求,探索无锡特色养老服务体系,构建“锡心养老”新图景。
“小饭碗”撬动“大民生”。今年,我市把惠老助餐工作的重心放在可及度上,优化织密助餐服务网络。根据《无锡市“锡心香伴”惠老助餐行动方案(2024—2026年)》部署,我市通过新建助餐场所、助餐中心及中央厨房辐射送餐、链接社会餐饮机构资源等方式,到今年底努力实现有助餐服务需求的老年人服务可及率100%,拟比省定目标提前一年攻坚完成任务。
晚上6点,位于锡山区东亭街道东璟大厦一楼的馨谊餐厅里老老少少坐了不少人,这是锡山区运营的首个助老爱心中央厨房,不仅为周边老人提供堂食助餐服务,还采用送餐的形式辐射周边社区的老人用餐。除此以外,附近的居民也爱来这里吃饭,记者在现场看到,下班、放学后的一家三口,年轻夫妇在下班时段陆续进来用餐,用餐人群全龄覆盖。全龄已是锡城不少助餐点位的共同选择,既能解决其他年龄段居民的用餐问题,又能减轻助餐点位的运营压力。7月,市民政局公布我市第二批老年人助餐服务点位,截至目前,全市建成投用区域性助餐中心157家,社区(村)助餐服务设施近700处,日均助餐服务近2万人次。
“锡心养老”有“医”靠。面对养老机构“重养轻医”的现状,我市正在推进中的公建公营护理院试点扩面工作,有望破题。
去年1月,全省首家公立嵌入式医养结合型护理院藕塘护理院正式营业,依托惠山区藕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资源,这里主要收治各类行动不便、生活自理能力下降需要医疗照护和生活关爱的老人,提供健康评估、生活照料、营养膳食、诊疗康复、长期护理、慢病管理、精神慰藉等服务。经过一年半的发展,入住率已稳定在90%左右。
鼓励具备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在不改变职能、不增加编制的前提下设置护理院,支持符合条件的护理院纳入医保定点协议管理,并实施按床日付费结算办法,即卫生院与护理院可以“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不用重复建院。据悉,作为一种切实可行的医养结合新模式,无锡推进公建公营护理院试点扩面工作,已被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列为医改经典案例。
今年以来,一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合周边空置建筑,开办公立嵌入式医养结合型护理院,除经开区外,全市7个板块每个均有1至2家普惠型公建公营护理院投入运营。
“锡心养老”有制度保障。今年5月,我市出台《无锡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与已有《无锡市养老机构条例》有机衔接,实现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法规制度全覆盖。其中,明确街道(镇)配置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的规定,让高质量居家养老成为可能。
据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工作人员介绍,截至目前,我市累计建成养老服务中心65家、已实现街道“全覆盖”,至2025年底实现街道(镇)全覆盖。
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建成后,如何吸引老人前往?新吴区新安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打造了新安康养服务中心,由新安医院中医科的医务人员上门为老人提供拔罐、艾灸等中医服务项目,深受老人欢迎。惠山区长安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则为老人提供丰富的活动选择:乒乓球区、书画室、影音室、棋牌室……老人的不同爱好都能得到满足。
“锡心养老”有温度。子女长期不在身边的重点空巢独居老人如何安享晚年?我市搭建的“空巢独居老人服务保障”场景成效初显。通过电力户号比对,该场景可以实现关联市内507名重点空巢独居老人,依托数据集纳、分析可实现对老人的安全状态进行智能预判和及时告警。
既有科技力,也有“铁脚板”。在江阴市西大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助餐员成了“健康哨兵”,助餐员有每位用餐老人家属的联系方式,每天上门送餐的同时了解老人,尤其是独居老人的健康状况,老人出现紧急情况时助餐员将第一时间与家属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