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江北新区发布《扬子江产业科技创新试验区建设方案》
大江奔流,创新向北
接连获得省、市支持的南京江北新区,乘势而上,迅速行动。
3月21日,南京江北新区召开扬子江产业科技创新试验区建设动员部署会,发布《扬子江产业科技创新试验区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动员新区上下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全面推进扬子江产业科技创新试验区建设,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中走在前、做示范。
拉开空间——
“一港一园四基地八街区”聚能成势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
循着这条路径,江北新区重塑创新空间格局,集聚优势资源禀赋,聚能成势,构筑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勇当“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的第一方阵排头兵。
《方案》提出,以提升创新资源集聚力、科技创新策源力、产业科技竞争力和创新成果转化力为着力点,构建“一港、一园、四基地、八街区”总体布局,打造“产业科技创新枢纽港+工业软件科学园+新兴产业科创基地+成果转化创新街区”协同创新体系。
老山脚下的南京北站枢纽,位于国家东西沿江大通道和南北粤海大通道交会节点,是关系国家大计的重要铁路大枢纽,是“轨道上的长三角”的新支点。
“一港”即产业科技创新枢纽港,“一港”的规划正是要借力大枢纽交通地理优势,为城市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方案》提到,建设产业科技创新枢纽港,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南京北站交通枢纽优势和南京科教人才集聚优势,提升创新资源集聚力,重点围绕智能制造、先进材料、空天科技、氢能与储能等产业科技创新方向。
这里将打造一条“下车即园区、到站即科创”的科创联动廊,招引集聚一批高水平高校知名学科、世界一流科研机构、领军企业科研中心。届时,“超级交通枢纽”亦会成为“超级科创中心”。
“一园”即工业软件科学园。《方案》提到,工业软件科学园是要以中央商务区为核心,建设研发核心、成果孵化、合作交流、产业生态、创新展示、政务服务、生活服务等七大功能模块。
这里是新主城核心,要担当起城市封面,更要站上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前沿。《方案》提到,建设工业软件科学园,推动工业软件自主可控和数字经济赋能。将工业软件科学园建设成为全省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自主可控工业软件根技术创新策源地。
“四基地”——建设四大产业科创基地,推动优势产业向高端攀升。瞄准“国内领先、省内一流”,着力建设集成电路、生命健康、新材料、智能装备四大高水平新兴产业科创基地,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提升产业科技竞争力,打造一批具有全国竞争力的优势科技创新产业集群。
“八街区”——建设八大创新街区,打造科技创新生态圈。整合驻区高校资源,布局建设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特色化成果转化创新街区;发挥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优势,打造特色化成果转化集聚区;加强与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等驻区高校开展校地合作。
深化贯通——
将资源禀赋转化为发展动能
老山脚下,南京北站枢纽工程施工现场,百余台机械设备24小时同步作业,“超级枢纽”将重塑发展格局;新主城核心,新一代工业软件基地项目落地中央商务区,工业软件根技术研发和迭代创新将从这里诞生;龙王山下,23个高校项目团队已入驻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南京),科技成果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从老山脚下到扬子江畔,一条条创新脉络,从超级枢纽到新主城核心,穿越园区,贯通高校,激活一个个产业科技创新组团,让有限的空间释放创新的无限可能。
“试验区的部署落地,让我们感到江北新区在鼓励创新的路上又往前迈了一大步!作为一家在江北新区成长起来的企业,我们感到非常振奋,会积极参与其中。”南京世和基因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邵阳应邀参加动员部署会,在全面了解建设方案后,他激动表示。
邵阳提到,世和基因重点专注肿瘤精准医学领域,这是典型的人才密集型行业,一直以来,企业都与南京高校开展着广泛合作。“我们希望通过试验区的建设,与高校院所开展更为深入的合作,让更多高校的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于社会。”
江北新区拥有南大、东大、南航、南农大、中国药科大学、南信大、南工大及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高校院所,在校大学生超过13.6万人,海外高层次和留学归国人才1万余人。
去年以来,江北新区开展“四大行动”,研产贯通是行动之一。行动开展以来,江北新区与高校院所全面深化战略合作,转化落地科创项目126个,招引签约科创项目249个,全国首个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成功落户,实现新区扎实的实体经济根基与密集的创新资源双向奔赴。
推进试验区建设,正是立足资源禀赋,深化研产贯通的扬长之举。
《方案》提出,到2030年,全面建成省内重大科创资源重要集聚地、国内新质生产力前沿阵地、全球开放融合创新示范高地,引进全国高水平大学知名院系20家左右,建设20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在原始创新和产业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引进培育100家科技领军企业,培育50000名高层次创新人才。
厚植生态——
让试验区成为“敢闯敢干区”
除“一港、一园、四基地、八街区”建设重点外,《方案》还提出六条重点举措,从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建设、成果转化、人才引育、开放创新、创新生态营造等方面保障试验区建设推进,让试验区成为“敢闯敢干区”。
实现创新成果的转化落地,无不需要人才、政策、资金、空间等多重要素支撑。重点举措中就提到,聚力打造基金集聚区,围绕集成电路、生命健康、高端制造装备等新兴产业及低空经济、合成生物、绿色低碳等未来产业,大力引进基金管理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等各类基金企业入驻。发挥新区百亿母基金引导作用,着力构建“1+2+1+N”的子基金集群,加快健全涵盖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股权投资、信贷资金、上市融资等全链条的融资体系,壮大“耐心资本”规模,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就在近期,总规模5亿元的江苏首只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在江北新区完成注册,并落地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南京)。
据介绍,该基金由江苏省战新母基金、南京市创新投资集团、江北新区高质量发展基金及江北新区科投集团共同出资组建,基金将围绕高校学科优势,聚焦未来网络通信、第三代半导体、前沿新材料、未来能源等领域开展直接投资,同时依托“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南京主承载区”,重点支持生物医药与信息通信领域项目。
《方案》还提到“强化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会议现场,江苏省类脑智能技术创新中心及2个市级概念验证中心、4个市级中试平台获得授牌。
南智光电光子芯片中试平台是获得授牌的平台之一。“南智光电建设了国内首个‘薄膜铌酸锂+X’异质集成光电技术公共平台,并于今年3月推出国内首个光子AI智能引擎。”南智光电集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志军介绍,以试验区部署及中试平台建设为契机,南智光电将继续推动公共平台与AI智能引擎的深度融合,建设新的更高能级的产线平台,为新区集聚的光子芯片领域的优质项目提供重要支撑。
以国家名片集聚全球资源,扬子江产业科技创新试验区值得期待。